台日合作〈歸零〉書法與攝影展 提醒「核電真相」

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邀請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展出紀錄日本福島核災之後的人們與環境變遷,探討世界與台灣使用核電的歷史與省思。(記者簡惠敏/攝影)
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邀請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展出紀錄日本福島核災之後的人們與環境變遷,探討世界與台灣使用核電的歷史與省思。(記者簡惠敏/攝影)

【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

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於台南、高雄、屏東3縣市同步展出,邀請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展出紀錄日本福島核災之後的人們與環境變遷,並透過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的書法,探討世界與台灣使用核電的歷史與省思。

策展人李根政表示,「歸零」有多重意涵,今年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核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依法在運轉滿40年後停機,台灣核電「歸零」;世人對日本福島核災記憶似乎也「歸零」。造成過去核子事故的種種因素至今仍未解決,社會不該因為新的政經情勢而忽視核災風險,或對科技帶著盲目樂觀信仰。

展覽策展人,書法藝術家、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說明展出作品。展覽策展人,書法藝術家、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說明展出作品。(記者簡惠敏/攝影)

攝影家豐田直巳透過文稿表示,向台灣表達敬意,因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零核電運轉國。在經歷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日本政治人物還不放棄核電,使他再次體認到,日本人應該台灣學習更多。

豐田直巳進一步指出,當初在拍攝福島核災的這些場景時,許多已經因為日本政府進行建物的解體與公共設施的建設,現在再也看不見了,所以不少福島的災民說:「中央打算抹除核災的痕跡,讓核災好像不曾發生一樣。」但遺憾的是,受災的景象雖然被抹除,但輻射、放射能200年也不會消失,14年前受到輻射暴露的孩子們,罹患甲狀腺癌的案例仍不斷增加。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長期擔任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解說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的作品。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長期擔任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解說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的作品。(記者簡惠敏/攝影)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表示,豐田直巳曾形容核災現場「根本是一場戰爭」,但不是因為災區滿目瘡痍,而是隱蔽事實與無法保護國民等戰爭的特質,這都是真實體現在福島核災後的災區中。

陳威志說,在福島核災14 年後的今天,核電廠還有尚未取出的高階燃料棒碎片,每年上千噸核廢水正在排入海洋,種種問題都代表核災仍是進行式,這就是福島核災「無人提起的真相」。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長期擔任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解說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的作品。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也是長期擔任豐田直巳聯繫窗口的陳威志,解說日本攝影家豐田直巳的作品。(記者簡惠敏/攝影)

大武山基金會董事長、前屏東縣長曹啟鴻也現身展場力挺反核,他表示,核三廠曾因鹽霧害導致輸電線路跳脫,電力無法輸送,進而反饋至廠內釀成意外。核三位活動斷層上、鄰近黑潮海流,若發生事故,不僅危及屏東更將危害全台灣。核三除役原是天大好消息,如今卻要舉行公投重啟,令人憂心。

曹啟鴻強調,核三廠一旦發生事故,台灣的海洋生態、農漁業、畜牧產業都將毀滅殆盡,屆時再先進的AI科技也無力挽回。他呼籲,屏東縣民必須比其他縣市更清楚認識這項公投的嚴重性,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才能守護屏東與台灣的未來。

〈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即日起在台南的無有為書店、高雄的春福 Chhun Hok的、屏東的繫。本屋、永勝5號等4個空間同步展出,展期至8月24日止 。

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台日跨國合作〈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10日開展,前屏東縣長曹啟鴻(中)到場力挺。地球公民基金會策劃台日跨國合作〈歸零--無人提起的真相〉書法與攝影展,10日開展,前屏東縣長曹啟鴻(中)到場力挺。(記者簡惠敏/攝影)

延伸閱讀
中選會:反廢死公投不合規定不辦
2025年05月23日 | 1個月前
核三廠除役 民團籲加速推再生能源
2025年05月19日 | 1個月前
藍白聯手 反廢死公投案過關
2025年05月16日 | 1個月前
糖廠的故事 台日親善公演跨海舞情
2025年04月01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