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後的燈亮了!百名台電英雄3天拚復電

從遠到近,塔上數十名台電工作人員,桿下也有很多工作人員,如同一條接力帶,將希望從天際接回地面。(余米儀提供)
從遠到近,塔上數十名台電工作人員,桿下也有很多工作人員,如同一條接力帶,將希望從天際接回地面。(余米儀提供)

【記者廖儷芬/嘉義報導】

「從無到有,從黑暗到點燈,我們只花了67小時。」

7月9日的早晨,嘉南地區的天空仍籠罩著風雨後的灰濛,但在新塭變電所外鐵塔倒塌的現場,卻是一場空中大動員的重建奇蹟。33支臨時桿塔,一根根豎立而起,百名電力英雄攀上鐵塔、踏上泥地,拉線、立桿、組塔,只為一件事——讓光回來。

這不是災後的例行維修,而是賽洛馬颱風後,台灣電力史上少見的大規模特高壓搶修行動。1977年以來,未曾有風災動用如此等級與規模,如今,一切再度發生在新塭。

丹娜絲颱風造成嘉義新塭變電所外的鐵塔倒塌。丹娜絲颱風造成嘉義新塭變電所外的鐵塔倒塌。(余米儀提供)
高壓線上無懼風雨的身影。高壓線上無懼風雨的身影。(余米儀提供)
新塭變電所外,搶修車輛與照明燈持續運作。67小時後新塭變電所終於恢復供電了。(余米儀提供)
懸空搶修,與時間賽跑。高空搶修作業,與時間賽跑。(余米儀提供)

百人齊力 向時間搶光

「非常感謝新桃供電、台中供電、高屏供電及承攬商夥伴迅速支援嘉南,這真的是一場『拼時間』的戰爭。」台電人員余米儀說話時,雙眼泛紅,語氣卻堅定。

從支援到場開始,各區隊伍分秒必爭、分工合作,僅用67小時就完成2座臨時角鋼塔與31根預力電桿的建構,並採緊急拉線方式提前復電,將72小時的任務硬是提前完成,讓「新塭變電所」於7月9日19:49點燈成功,電流再次灌注村庄、魚塭與人們的生活。

「我們不是不想復電,而是困難太多、但沒有一個不克服。」余米儀補充道。

地方民眾前來關心搶修進度,與台電人員互動討論。地方民眾前來關心搶修進度,與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互動討論。(余米儀提供)
工程人員在基座上組裝臨時角鋼塔。工程人員在基座上組裝臨時角鋼塔。(余米儀提供)
搶修行動如同空中芭蕾,分秒必爭、精準無誤。搶修行動如同空中芭蕾,分秒必爭、精準無誤。(余米儀提供)

那一刻我們站在泥濘裡 也站在光明裡

丹娜絲風雨過後的現場像戰場,電桿斷落、線路塌陷、泥濘深埋。即使如此,台電工作人員沒有一人退縮。有人腰繫安全帶站在電塔頂端,有人跪在泥地中徒手處理接線,有人操作挖土機拖行倒塌桿體,還有人在夜裡守著變電站,等著最後一刻的點亮。

「這是一場體力與意志的考驗。」一位現場技師說:「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汗水和泥水混在一起,手上的老繭被泡得發白,回到住宿地點根本沒有力氣洗澡。大伙聽到電來了,瞬間都熱淚盈眶。」

重機械與人力協作,將倒塌電桿一根根拖出。重機械與人力協作,將電桿一根根運進去。(余米儀提供)
在滿地積水與倒塌障礙中,兩位台電人員蹲地合力處理斷線接頭。在滿地積水與倒塌障礙中,兩位台電人員蹲地合力處理斷線接頭。(余米儀提供)
長時間工作的他們,是支撐光亮的無名英雄。長時間工作的他們,是支撐光亮的無名英雄。(余米儀提供)

光亮背後 是一群無名英雄

一張大合照記錄了這群台電英雄,來自全台的工程師、技術員、供電夥伴,在完成任務後集體留下笑容與比讚的姿勢。他們的臉上帶著疲憊,也帶著驕傲,因為他們用雙手將黑夜撕開,讓家家戶戶的電燈再次點亮。

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在此期間親赴現場視察,向第一線人員表達敬意與感謝。鄉親們則圍在工地外,自發鼓掌、送水、致意。

「一切盡在不言中。」余米儀說:「我們只是做我們該做的事,但很謝謝民眾的體諒與包容。復電的路很難,但你們的理解,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停電了台電比誰都急」、「謝謝你們,一路電亮台灣」余米儀參與其中,以同仁的無私、同心協力為榮,在社群媒體留下讓人感動的字句。

行政院長卓榮泰與中央地方團隊冒雨勘災,親眼見證搶修現場,也為第一線人員加油打氣。行政院長卓榮泰與中央地方團隊冒雨勘災,親眼見證搶修現場,也為第一線人員加油打氣。(余米儀提供)
大家不約而同的說,「我們是團隊,我們是電力人。」大家不約而同的說,「我們是團隊,我們是電力人。」(余米儀提供)
風雨過後,台電同仁與支援團隊齊聚新塭合影留念,黃色安全帽在陰天底下閃耀堅毅光芒。風雨過後,台電同仁與支援團隊齊聚新塭合影留念,黃色安全帽在陰天底下閃耀堅毅光芒。(余米儀提供)

延伸閱讀
風華再現 方惠子彩墨工筆畫個展
2025年07月07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