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情緒學習教育 5年投4.4億元

教育部9日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首日議程聚焦社會情緒學習(SEL),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將幫助學生學習覺察情緒、加強人際溝通,提升生活及學習品質。學務特教司長吳林輝表示,初期將從研發教案和培訓師資著手,預計5年投入4.4億元。
數位工具普及影響師生情緒健康,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度依賴手機等,教育部今年初宣布將推動「社會情緒學習計畫」5年計畫。9日在嘉義市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社會情緒學習成為討論的焦點。
鄭英耀會前受訪時表示,在3C世代中,SEL的核心精神是讓青少年透過理解並覺察自身情緒,同時也能覺察他人情緒,培養同理心之餘,建立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透過學習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提升生活與學習品質。
鄭英耀說,相信這將有助於打造更友善的校園環境,促進師生間互動更加理解與支持,使校園成為一個溫暖的環境,部分縣市已將SEL當作地方特色發展,不僅納入學校,從社區到家長都參與其中,成為對學校與社會最好的支撐力量。
國教院副研究員林哲立表示,社會情緒學習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負責任的決定,將透過5個面向推動,包含「研發與開拓在地經驗」,如系統化規劃研發中小學及幼兒園之各類課程,並建立評估與追蹤系統;在「人才培力」部分,培育種子教師,涵養職前教師的社會情緒學習知能,並支持大專校院校教職員與學生的社會情緒知能發展。
在「學校文化與環境」部分,將結合各領域、科目與社會情緒學習,促進師生與學生間的正向溝通與成長性思維的友善學習氛圍,同時「跨系統連結」,促進跨校間的交流與強化家庭教育的功能「跨系統連結」,最後則是「強化政策溝通與推廣傳播」。
學務特教司長吳林輝表示,現代父母很忙碌,與孩子的相處、互動時間也減少許多,人都「怕孤單」,希望有更多人際連結,隨著3C跟網路普及,雖然網路社交很方便,但缺乏真實生活互動,難免空虛,且網路互動中常出現酸言酸語,也傷害很多學生心理。
吳林輝表示,SEL重視學習調適、人際互動技巧的學習,透過資訊素養教育,進而適當拿捏3C使用時間,減少網路帶來的傷害,鼓勵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與聯繫。
吳林輝表示,本計畫在今年初才剛公布,尚未編列預算,因此由學特司等單位從現有預算分配,第一年經費約4千萬元,預計明年起投入1億元經費,5年約計4.4億元。初期將從研發教案和培訓師資著手,並將捨去量化指標,著重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