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8週年 陸委會:一國兩制淪全面管治

香港主權移交中共7月1日滿28週年,《港版國安法》施行滿五年。陸委會公布〈香港移交28週年情勢研析報告〉,直指中共對「一國兩制」的承諾早已變形走樣,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逐漸質變為「中央治港、全面管治」,國安紅線蔓延至社會各角落。
報告指出,香港移交初期,中共聲稱將維持自由如常,但經過28年,國安紅線由「愛國者治港」的限縮政治參與,延伸至商人需愛國、維護國安,再到納入「習近平思想」的愛國主義教育,香港社會已受到全面監控。
在政治層面,北京繼2014年後「一國兩制」白皮書宣稱「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要落實「全面管治」後,進一步詮釋「港人治港」並非只由港人治港,而是「中央也要治港」。
今年6月,中共駐港國安公署與香港警方國安處「聯合查案」,港府雖強調執法行動均由香港警方負責,仍遭質疑是中共指揮辦案,擔憂是否將開「送中」首例。另外,政治異議聲音續遭壓制,創黨逾30年的民主黨宣布解散。在國際相關評比中,香港的民主指數排名創新低,公民與政治權利評分接近中國。
在經濟層面,陸委會說,國際評比機構惠譽、標普、穆迪相繼將香港信用評級上調至穩定;〈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評價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仍維持獨立關稅區地位,以及港幣與美元聯繫匯率制度,但中共對其經濟影響持續加深,以及美中對抗、地緣政治等因素,均對香港經濟發展帶來風險與挑戰。
中共近年將國安觸角延伸至貿易、金融、海外利益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同時加快港中區域整合與經貿合作,但綜合民調顯示,多數港人對赴大灣區的中國城市工作仍存疑慮。
藝文審查擴大 創作自由受壓
在社會管制層面上,除集會遊行、組織工會,擔任社工、教師、公務員,場地租借、電影審批、招標文件等外,國安條款今年擴張至香港的餐飲業、娛樂業、休閒場所等。
新聞自由持續惡化,「香港外國記者會」調查顯示約65%記者坦言撰稿時會自我審查;據「無國界記者」組織2025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下滑至第140名,首次落入「狀況惡劣」紅色區域,與178名的中國、179名的北韓相近。
藝文創作領域亦成災區,展演、創作、手遊等只要觸及政治禁忌,就會面臨封殺。例如香港前區議員陳劍琴因涉國安法遭拘捕,雖獲保釋仍被迫退出舞台劇演出;設置於香港文化中心外、由台灣藝術家朱銘創作的雕塑,因人物身穿黃色雨衣、手持黃傘,也遭以「展出多年」為由移除。
報告提到,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港版國安法》實施5年來,共332人涉國安罪行被捕。民主派初選案重判、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羈押逾4年,甚至首見新聞記者遭判煽動罪、通緝對象親屬遭「連坐」打壓,均引發輿論質疑香港司法獨立性已蕩然無存。
習思想列課程 學生須訪紅色景點
在教育領域上,各級學校被要求審查校外合作機構及參與人員背景,是否有「反中亂港」行為;圖書館亦被要求移除「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館藏書籍。報告表示,這種全方位審查與文化清理,已明顯壓縮學術自由與思想開放空間。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國安體制持續擴張滲透,港府首次將「習近平思想」列為中學「公民、經濟與社會科」的核心內容,高中生則被要求3年內至少參與一次中國考察團,行程包括「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紅色景點,以「培養愛國情操」。據統計,截至2025年5月,已有逾13萬名學生、1.5萬名教師參與相關行程。
報告指出,美、英、歐洲議會皆提案要求制裁中港官員與法官,並撤銷香港經貿辦駐外特權。各界普遍認為《港版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大幅削弱香港自治與人權自由,已對國際營商環境構成風險。
陸委會強調,台港民間互動頻繁,我政府將持續強化港澳人士來台審查與風險管控,捍衛台灣的民主制度與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