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古韻│月琴工坊 吟唱土地聲音

「國寶級」月琴藝師,吳現山(中)與吳鳳珠(右二)現身授課。(雲林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國寶級」月琴藝師,吳現山(中)與吳鳳珠(右二)現身授課。(雲林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在陽光灑落的木窗教室裡,學員懷抱著一把把自製的月琴,專注撥彈著古樸的旋律,一場月琴傳習工作坊悄然展開,在三秀園古樸建築綠意裡,一群愛音樂、愛文化的人,彈奏出屬於臺灣土地之聲。

樂耕農樂團主辦、結合三秀園與雲林山線社大協辦,邀請兩位「國寶級」月琴藝師吳現山與吳鳳珠老師現身相授,吸引跨世代參與,從年輕學子到銀髮長者一起練習月琴。

樂耕農月琴傳習工作坊圓滿落幕。(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樂耕農月琴傳習工作坊圓滿落幕。(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月琴傳習工作坊,跨越世代同好齊聚學習月琴。(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月琴傳習工作坊,跨越世代同好齊聚學習月琴。(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兩位國寶大師無私傳授臺灣傳統月琴唸歌演奏技藝與精神,耐心示範撥彈技巧、古調節奏,連細微指法變化都一一指導。學員直呼:「不僅學到樂器,更學到生活態度。」

學員手中的月琴,有的以原木質樸呈現,有的則繪上精美圖案,展現個人風格。除了技巧外,同好們在彈奏中建立情誼,課後群組討論分享,延續學習熱度。

老師們耐心示範撥彈技巧、傳授古調節奏。(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老師們耐心示範撥彈技巧、傳授古調節奏。(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工作坊吸引了跨世代學員參與。(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工作坊吸引了跨世代學員參與。(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音樂農夫盼月琴播種國際

「雖然把自己搞得好忙卻愉悅」,樂耕農創辦人陳淑真全心投入推廣月琴,「感動老師們不藏私,讓我們得以一頁頁編輯教材、一遍遍測試,把臺灣聲音轉譯成可傳承形式。」

「每次看到大家眼睛閃閃發亮的討論月琴,每次聽見熟悉弦音從一把把月琴中誕生,我就覺得,我們正在做一件值得的事。」陳淑真說。

陳淑真表示,未來「樂耕農」將持續採譜整理雲林藝師曲目、編寫簡易教材、創作臺灣原創音樂。「我們希望,這些來自土地的聲音,不只唸歌、古調而已,而是真正走進人們生活、甚至走向國際。」◇

連細微指法變化也親身指導,讓學員直呼:「不僅學到樂器,更學到生活態度。」(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連細微指法變化也親身指導,讓學員直呼:「不僅學到樂器,更學到生活態度。」(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雖然把自己搞得好忙卻愉悅。」樂耕農創辦人陳淑真笑著說道。(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雖然把自己搞得好忙卻愉悅。」樂耕農創辦人陳淑真笑著說道。(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除了技巧學習外,大家更在共同彈奏與討論中建立起深厚情誼。(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除了技巧學習外,大家更在共同彈奏與討論中建立起深厚情誼。(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悠揚的月琴聲在木造教室中回盪。(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悠揚的月琴聲在木造教室中回盪。(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陳淑真說:「每次聽見那熟悉的弦音從一把把月琴中誕生,我就覺得,我們正在做一件值得的事。」(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陳淑真說:「每次聽見那熟悉的弦音從一把把月琴中誕生,我就覺得,我們正在做一件值得的事。」(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一群音樂文化人彈奏出臺灣土地之聲。(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一群音樂文化人彈奏出臺灣土地之聲。(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陳淑真:「感謝朋友們的鼎力協助與支持,讓我們得以一頁頁編輯教材,把台灣聲音轉譯為可以傳承的形式。」(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陳淑真:「感謝朋友們的鼎力協助與支持,讓我們得以一頁頁編輯教材,把台灣聲音轉譯為可以傳承的形式。」(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樂耕農月琴工作坊老師與學員合影。(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樂耕農月琴工作坊老師與學員合影。(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
風雨過後 蘭嶼部落的心依舊明亮
2025年07月09日 | 9天前
雨後西螺 倒影裡的時光詩篇
2025年06月19日 | 29天前
雲林|紅磚老屋的初夏百合
2025年05月03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