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支持殭屍企業 製造經濟幻覺

中國通貨緊縮壓力持續加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已連續四個月下跌;1/3工業企業面臨虧損,其中不少依靠補貼或貸款維持生存。分析認為,中共竭力維持這些「殭屍企業」是為保政治穩定,營造經濟穩定的「幻覺」,結果只會更加惡化通縮。
中共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統計資料,CPI年減0.1%,月減0.2%;PPI年減3.3%,月減0.4%。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6日在臉書上發文說:「中國通縮正在加速的路上。」「上海南京西路最高檔恆隆廣場,租金從三年前一平米(平方公尺)15元人民幣一天,跌到現在剩下6.5人民幣,租金出現腰斬以上跌幅,這是房地產跌價,加上內需不足的景象」。從北京轉機到英國經濟艙只要1萬多元台幣,還可以在機場住一晚加一頓早餐,也反映出消費極度疲軟,連航空業都受到嚴重影響。
謝金河認為,拖累中國內需,造成通縮主要原因,一是房地產泡沫吹破後,天文數字房企債務仍然高掛著,中國前50大房企中31家出現重大虧損,總負債達13.67兆人民幣;另外產業內捲,如比亞迪汽車降價三成,除同業拆台,也是虛耗國家有限資源和「連環殺」,「進一步惡化,中國將進入失落時代!」彭博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朱懌表示,中國通縮壓力目前還看不到盡頭,中共政策並沒有讓資源流向能夠真正惠及消費者的地方。
逾三成工業企業虧損
繼房企之後,目前中國工業企業也陷入自2001年以來最嚴重虧損,在中共干預下,許多該倒閉的企業不能倒,繼續靠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維持生存,成為「殭屍企業」。美國管顧公司科爾尼(A.T.Kearney)估計,中國2023年「殭屍企業」數量激增27%,預計2024和2025年持續增高。
路透社報導,中國4月虧損的工業企業達16萬4,467家,占總體工企32%,以家具、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嚴重,陷入「慢性死亡」困境。亞洲協會研究員托馬斯(Neil Thomas)表示,對中共高層來說,就業率是比經濟成長更具政治敏感性的問題。中共在允許企業倒閉和避免大規模失業及其可能引發的社會動盪間,面臨選擇的矛盾和嚴重挑戰。
企業嚴重虧損因「結構性衰退」
至於中國企業虧損倒閉原因,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一是中國經濟繼續衰退,民眾購買力降低,需求下降;另外是中美關稅戰和各國限制,直接導致許多中國出口企業沒有訂單。經濟學者黃大衛則認為,其主因是「結構性衰退」,包括外需崩塌、內需乏力、債務沉重、技術瓶頸和產能過剩。
黃大衛說,中共面對企業嚴重虧損,不是遵循商業和經濟規律,而是考量「政治穩定優先經濟效率」,「企業經營不善,困難重重,但只要沒有倒閉,就能產生還是經濟穩定的幻覺」,從而確保政治穩定,還可以暫時壓抑「金融市場與地方債務風險」。
另外,對中央政府認為可清算退場的「無效產能」不良企業,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保自己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稅收而設法為它們「續命」。謝田認為,中共害怕這些企業倒閉後,「在現在失業率已經很高情況下,繼續增加失業,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會構成對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
為殭屍企業續命 更惡化通縮
謝田表示,中共為虧損企業推出的貸款、補貼政策沒有實質作用,因為企業沒有出口訂單,就沒辦法運轉下去,給其貸款也如同打水漂。中共實際上沒有辦法恢復經濟,內需不足進一步加劇企業倒閉和失業人口增加,又導致更多的消費緊縮,然後又帶來更多其他相關企業虧損、倒閉和失業潮,進入「真正的死循環」。
黃大衛認為,「『殭屍企業』為求生不計成本接單,導致價格持續下行,PPI跟CPI一直向下跌,工資下壓,又反過來下壓整個消費疲軟,於是又進一步強化通縮。」據報導,中國最大求職機構之一的智聯招聘,今年已經悄悄停止提供其至少十年來收集的工資資料,也顯示出中國勞動市場疲軟的狀況。
他表示,政府繼續以補貼和貸款支撐不良企業,會造成產能過剩難以清除,企業繼續內捲。「有效率企業無法擴張,無效率企業霸占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又繼續讓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意願崩塌,而地方債務和企業債務危機會更加嚴重,「金融市場還是存在潛在『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