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基地營朝聖之旅 畫家王德合的新挑戰(上集)

在尼泊爾的春季,當雪山的冰封逐漸融解,萬物甦醒之際,台灣畫家王德合踏上了通往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 EBC)的朝聖之旅。這段為期18天的健行,不僅是對體能與意志的挑戰,更是一次與自然、文化和自我深度對話的旅程。
從加德滿都出發 走進雪域之門
王德合的旅程起點在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尼泊爾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擁有超過130處文化遺址,包括印度教與佛教的聖地。整個加德滿都谷地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展現出尼泊爾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
在加德滿都短暫停留兩日後,王德合搭乘小型飛機前往盧卡拉(Lukla),這座被譽為「世界最危險機場」的地方,海拔約2860公尺,是通往聖母峰
基地營的起點。然而,天候的不穩定導致飛機嚴重延誤,抵達盧卡拉後,他們仍需徒步7.6公里,直到晚上8點才抵達法克定(Phakding)的山屋。這天恰逢王德合夫人淑女的生日,領隊吳長法校長與素梅總幹事特別準備了寫有姓名的生日蛋糕,讓這段艱辛的旅程增添了溫馨與感動。
穿越南崎巴札 逐步適應高海拔
健行隊伍來到第四至第五天,隊伍從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出發,途經多列(Dole)並在Machermo住宿一晚,海拔從3400公尺逐漸爬升至4400公尺。南崎巴札是喜馬拉雅地區的重要商業中心,也是許多登山者的中途休息站。這段路程中,天氣晴朗,視野開闊,周圍被6000多公尺的高山環繞,彷彿置身人間仙境。
在這樣的高海拔地區,適應症(Altitude Sickness)是一大挑戰。專家建議,登山者應該採取「爬高睡低」的策略,逐步適應高度變化,並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取,避免飲酒,以降低高山症的風險。此外,攜帶防水或防濕的登山靴也是必要的裝備,迎戰可能出現的雪地、雨水或泥濘路段。
五月的氣候與地質奇觀
五月是進行EBC健行的理想時機。此時天氣穩定,白天氣溫約為17°C至20°C,夜間則可能降至0°C甚至更低。晴朗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使得登山者能夠欣賞到壯麗的山景。然而,午後可能會出現雲層堆積,偶爾伴隨雷雨,因此建議早上出發,以避開午後的不穩定天氣。
聖母峰的地質結構同樣令人著迷。山體主要由變質岩如片麻岩、片岩和大理石組成,這些岩石在高溫高壓下形成,展現出地球內部動力的壯麗成果。此外,山體上層還包含石灰岩、頁岩等沉積岩層,這些岩層中發現了海洋化石,證明這些地區曾經是海底的一部分。
文化與自然的交織 讓畫家著迷
在健行過程中,登山者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自然景觀,還能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沿途的夏爾巴村落、佛塔和經幡,展現出濃厚的藏傳佛教氛圍。這些文化元素與自然景觀相互交織,為旅程增添了豐富的層次。
王德合在旅途中,以畫筆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的作品不僅描繪了壯麗的山景,還捕捉了當地人民的生活風貌,展現出對自然與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一場身心靈的洗禮
EBC健行不僅是對體能的挑戰,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在這段旅程中,登山者需要面對高海拔、變化莫測的天氣和艱難的路況,但同時也能體驗到與自然和自我深度對話的機會。正如王德合所展現的,這段旅程不僅豐富了他的藝術創作,也深化了他對生命與自然的體悟。
對於每一位踏上這段旅程的登山者而言,EBC健行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讓人重新認識自我,並對世界充滿敬畏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