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高喊「拋售美債」 北京不敢打這張牌
在美中關稅戰爆發之後,中文媒體一度傳出「拋售美債狙擊美國」等論調,一些文章甚至宣稱北京放出「金融核彈」,川普「跪求」放過美國等言論。喧囂過後,一起來看看北京為何不敢打出這張拋售美債的「王牌」?
北京擁有的美債占比太小
美國國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國債市場。而大部分的國債都是由美國本土機構和個人持有。截止2025年1月,美國國債總規模達到36.22兆美元,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占比僅為25.4%。
其中,日本持有1.0793兆美元的美國國債,是美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第二是中共,持有7,608億美元國債;第三是英國,持有7,402億美元。這三個國家所持各占美國國債的2.98%、2.1%和2.04%。
所以,中共持有的美債占比太小,根本無法主導美債市場。即使中方迅速的全部拋售這些資產,也僅可能會造成市場的暫時波動,推動債券的成交價格出現下跌和殖利率上升而已,卻無法導致美國金融市場的全面崩潰。
北京拋售美債「自損一千」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共拋售美債,將會極大損害自己持有資產的價值。這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一千」的做法。
《華爾街日報》5月7日的文章評論,中共「不會透過拋售美債來報復美國。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拋售手中的巨額美債持倉,必然會引發國內的金融危機。」
文章說:「雖然習近平走的是毛澤東路線,並試圖讓中國(共)做好與美國長期鬥爭的準備,但他的底線是不允許出現任何可能危及自己權力的重大危機。如果中國(共)拋售巨額美債持倉,則肯定會發生金融危機。」
文章解釋說:「拋售這些資產將導致美國國債價格暴跌,使中國(共)目前擁有的、價值3.2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出現巨大損失,並大大削弱其管理本幣和扶持經濟的能力。這就是中國(共)目前不會採取極端手段清倉美國國債的原因。」
拜登政府的財政部部長的葉倫(Janet Yellen)4月14日對彭博社表示,「如果北京拋售美元,會使他們自己的貨幣升值,還會對美國國債市場和全球金融穩定造成風險,進而損害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且那也將是非常嚴重的升級。」
外匯儲備缺乏更優替代品
2024年3月,美債市場規模成長至27兆美元,其深度和流動性遠超全球其他潛在的、如德國國債或日本政府債券等「資本避險」市場。
摩根士丹利的專家認為,雖然市場的擔憂正在推升歐元和日圓的相對吸引力,但由於缺乏同等規模和流動性的替代品,外國投資者難以大規模撤出美債市場。
摩根士丹利全球量化研究主管蒂魯帕圖爾(Vishwanath Tirupattur)說,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依然穩固,尤其是在風險市場承壓時,美債等高品質「代幣化」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仍被視為首選避險資產。
威脅美債的是自身規模
實際上,對於美債可能崩潰的擔憂,主要來自美國最近十多年來過快上漲的聯邦債務,及過重的償債負擔。
美國國債規模從2001年的不到6兆美元,一路飆升至2025年的36.5兆美元。衡量一個國家政府債務壓力,有個指標叫國債與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這個比率越大,債務壓力越大;比率越小,債務壓力越小。
美國GDP是29兆美元,也就是說,國債與GDP比率約為125%。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債務壓力巨大。將美國一年所有生產商品和服務總價值拿去還債,還會剩25%的缺口。無疑,如果美債總額繼續增加,它遲早會崩潰。
美國政界沒有人比億萬富豪川普更明白巨額債務意味著什麼,川普也正努力刪減不必要的支出。一旦美債崩潰,全球金融體系也會隨之崩塌。長期來看,美債崩潰會衝擊美元霸權,進而影響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所以美債對美國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手握巨額美元資產的北京,不但不會扔出「拋售美債」的「金融核彈」,而且還會同所有美國人一起祈禱川普能夠成功避免「脫韁」的美債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