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促上山下鄉 或引發青年反抗

中國經濟下行,在中美關稅戰背景下,更多人失業。今年人數創紀錄的大學畢業生即將踏出校門,中共黨魁習近平日前再促青年「下鄉」,引發關注。
勾起民眾毛時代慘痛記憶
5月4日,中國的「青年節」當天,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頭版報導,習近平向新疆一所少數民族小學的青年支教(支援落後地區中小學教育)志工回信說,越來越多年輕人到鄉村志願服務,希望青年到「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等。
近年來,中國青年失業率不斷攀高,習近平已多次提出讓青年返鄉。比如2023年5月3日,習曾在一封給大學生的信中,鼓勵青年走進鄉土、要青年人「自找苦吃」;中共官媒也頻頻鼓吹「上山下鄉」,官方多管道安排青年人下鄉從事基層工作,比如廣東省政府曾建議把30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送到農村幹活。
但官方這些做法引發部分民眾質疑,並喚起老一輩民眾對中共在20世紀50年代強迫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慘痛回憶,當時為了驅除中國城市裡大量的失業青年、消除這股不安定力量對中共統治的威脅,毛澤東發動了「上山下鄉」運動,將幾千萬的城市青年送到農村,導致了一代人的悲劇人生:大多數下鄉青年都淪為苦力勞工。許多人經歷了生活困難、政治迫害、文化生活貧乏、理想幻滅等問題。
新「上山下鄉」運動或將爛尾
隨著美國加徵對中關稅,中國外貿商的美國訂單急降,多地接連傳出有外貿工廠停工,失業者中不少是年輕人。加拿大知名華裔作家盛雪對《大紀元》表示,大批無業青年在城市聚集,中共認為這是對其政權的潛在威脅。習近平提倡「青年下鄉」本質上是在統治困境下開政治倒車,用複製毛澤東時期的手段來解決現今的政治經濟危機。
盛雪分析,當局一邊是為了政治維穩,一邊掩蓋城市就業困境,推動年輕人「下鄉」就是要將潛在不安定的因素進行「分散、吸收、隔離」。習強調「磨煉」、「家國情懷」、「奉獻」,實質是讓青年屈從於中共的統治秩序,中共強調「戍邊」、「民族團結」,則是為了強化對邊疆與基層的控制。
獨立評論人士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出口全面受阻,經濟內需又拉動不起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所以當局就只能採取這個辦法,讓青年到鄉下去。但這是個臨時性的辦法,「毛澤東當年搞得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很快就爛尾了。習近平鼓勵年輕人下鄉去,也會成為一個爛尾工程,就像過去十多年幾乎所有他插手的事情都最終爛尾一樣,也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蔡慎坤還認為,需要看清的是,如果習近平不是開歷史的倒車、不跟整個世界作對、不走毛澤東那條路線的話,中國的經濟實際上是不至於出現那麼大的問題的。蔡慎坤相信,在這政治體制方面,即便習近平時代不發生改變,在他死後,中國也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盛雪認為,中共讓青年到基層工作,短期轉移了失業問題焦點,但無法解決中國結構性失業的根源。而且農村沒有什麼發展平台,日後會釀成新的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仍然會威脅中共政權。
她表示,中國的青年目前看起來因為恐懼和被動而進入躺平的狀態。但是當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生存壓力加大、壓迫加劇,可能催生出青年反抗的激情、拚死一搏。如果覺醒的人群足夠龐大,會形成新的社會運動。但這也需要包括底層民眾、工薪階層、知識群體、體制內有良知者以及海外力量和國際社會形成聯動,結束中共暴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