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美中通吃」是危險幻想

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撰文警告,各國想在美中貿易戰中兩頭通吃,並與中共搞好貿易關係是一種「危險的幻想」。
馬格納斯是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研究員,著有《紅旗: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Red Flags: Why Xi’s China is in Jeopardy)一書。他週一(5月5日)投書《泰晤士報》(The Times)表示,美中雙方互祭的關稅已經分別高達145%和125%,這更像是貿易禁令,可對雙邊貿易造成深遠的影響,甚至引發崩潰。
北京正承受壓力 並伺機而動
馬格納斯分析,從目前的情況看,北京在承受壓力的同時也在等待機會,以測試川普政府對不利的經濟和金融消息的政治承受力。與此同時,華盛頓則希望與印度、日本、韓國及越南等國達成一些新貿易協議,用對美國更友善的貿易安排來換取美方調降關稅。
馬格納斯觀察到,西方有一種想要兩頭通吃,試圖與中共搞好貿易關係的幻想。
「有一種普遍迷思,甚至連英國財政部或其他國家政府和許多評論員都曾宣揚過,那就是面對瘋狂徵收關稅、不可靠的美國,尋求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可以帶來安慰,甚至是解脫。」馬格納斯指出,「這種迷思是幻想,而且很危險。」
他用數據說,中國的出口量成長速度是世界貿易量成長速度的四倍,而中國的進口量卻一直在下降;這種現象是由中共重商主義和產業政策決定的,與各國希望中國促進國內消費和增加進口的目標背道而馳。
馬格納斯提醒,中共經濟模式不太可能改變,它將繼續向其他國家出口,而不是從其他國家進口;更重要的一點是,無論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取代美國占全球消費30%的高比率。
北京只能竭力尋找替代市場
中國經濟正繼續走下坡。3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衡量新出口訂單的一項指標跌至2022年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沿海省分是中國出口業務的主要來源,這些省分很可能被迫減產並裁員數百萬人。
僅2024年,出口貢獻了中國經濟成長的近1/3,貿易戰衝擊將使本已相當平淡的經濟雪上加霜。
馬格納斯指出,對中共來說,很多刺激政策都受到桎梏,難起作用,例如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將削弱人民幣匯率,而更多財政刺激措施亦將增加中國本已繁重的債務;這意味著極度依賴出口成長的中國經濟只有繼續出口,北京將竭力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來彌補來自美國的收入損失。
馬格納斯警告,歐洲、英國和幾個中等收入大國需要警惕中國商品湧入;目前約50個大型貿易國已經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以保護本國的鋼鐵、汽車等產業,這些國家對中國商品的湧入十分敏感。
關稅對全球貿易失衡沒影響
從長遠來看,關稅將會影響雙邊貿易平衡,但對全球貿易失衡卻沒有實際影響。
馬格納斯解釋說,全球貿易失衡是由一國的國內儲蓄和投資趨勢決定的,短期內,美國將繼續保持相當大的貿易赤字,中國也將繼續保持較大的貿易盈餘,但美國的關稅會「改變赤字和盈餘的區域分布」。
可以研判,中國商品在貿易戰背景下會加大轉運或借道第三國,從其他國家再進入美國,這也是川普政府為何關注中國商品的轉運及美國與各國分別談判的原因。中國過去利用墨西哥、加拿大、泰國和越南等第三國向美國出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