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試管打針千次 勇婦升格三寶媽

39歲的龔女士不孕症多年,歷經8次試管治療週期,施打超過1千針,夫妻倆始終保持樂觀態度互相扶持,加上虔誠信仰,最終產下一對雙胞胎男孩,兩年後再次植入,又誕生一子,升格為三寶媽。
龔女士和先生非常喜歡小孩,為求子,看遍中、西醫,嘗試過多次試管療程,幾次胚胎培養,都無法培養到第5天囊胚,而多次植入第3天胚胎,也都無法成功著床。
兩年前轉由高醫婦產部教授蔡英美接手治療時,除刺激排卵方式及胚胎培養方式改變,她也透過改變飲食習慣、運動及中藥等調整體質,最後收集到4顆第5天囊胚。
透過檢查,醫療團隊也發現龔女士有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可能與多次著床失敗有關,在與風溼免疫內科醫師討論抗凝血劑藥物治療後,植入兩顆胚胎,終於順利生下龍兄虎弟雙胞胎,讓她初嘗當媽媽的喜悅。
兩年後,龔女士再次植入胚胎,夫妻倆一度認定這次懷的是女兒,然而在超音波檢查時,胎兒清楚的顯現了男嬰的特徵。經主治醫師確認,這胎寶寶的性別是男生。最終,龔女士順利再添一子,三兄弟讓她的人生更圓滿。
為了懷孕,針打到肚皮瘀青
龔女士說,懷孕過程每一天都須打不同的針劑,整個肚皮都瘀青了,但每打一針,都沒打掉她想要生子的信念。成為媽媽後她很樂在其中,讓她感覺家庭更完整,責任也更重大。她鼓勵有計畫生育的婦女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開始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
高醫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莊蕙瑜表示,反覆性著床失敗是媽媽們的惡夢,免疫問題、染色體問題、子宮問題等,都應該做詳細的檢查,找出原因並依照醫師的治療及用藥,才能一起克服。
挽救低出生率成重要課題
蔡英美指出,2020年臺灣人口首次呈現負成長,2024年新生兒數目更創下新低,新生兒連9年下降,顯見少子化是個重要課題。根據國健署資料,2022年人工生殖技術(試管嬰兒)子女數(11,549人)占當年出生人數(138,986人)的8.31%,面對臺灣生育率極低現況,人工生殖技術已成為促進生育的重要醫療。
蔡英美表示,衛生福利部自2021年7月1日起,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至今已順利產下二萬多名嬰兒,也有超過2千對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補助孕育第二胎。希望未來能更擴大補助範圍,解決少子化的國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