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共透過國際機構進行跨國鎮壓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週一(4月28日)發布名為「中國箭靶」(China Targets)的調查報導,揭露中共當局如何利用國際刑警組織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系統性的打壓海外異見人士,將其威權影響力擴展至全球。
這項為期十個月的跨國調查由ICIJ與30個國家的43家媒體合作,透過採訪23個國家、共105位受害者,揭示中共政權跨境鎮壓的驚人規模與運作內幕。
調查顯示,中共當局將鎮壓延伸至海外異議人士,包括中國和香港的政治運動人士、維吾爾人、藏人等。他們中有的人僅僅是因為討論了中共視為禁忌的話題,如中共對法輪功的殘酷迫害等而遭到打壓。
ICIJ採訪的105位受害者中,半數表示他們在中國的家人曾遭到中共警方或政治安全保衛人員(前稱「國內安全保衛」,是中共公安機構的警種之一)的恐嚇與審訊;60人在所在國被中共派人監視或跟蹤;22人表示曾遭到公開支持中共的人員威脅或襲擊;19人遭遇疑似國家背景的網路駭客攻擊。
其中一位受訪者是旅居法國的北京藝術家兼運動人士姜勝達(Jiang Shengda,音譯),因計畫在2024年習近平訪法期間於巴黎共和國廣場抗議,收到來自北京的恐嚇電話。其母親被警方強迫給他打電話,警告他停止公開活動。姜告訴ICIJ,「即便我們生活在自由國家,仍然害怕發聲,並遭受共產黨的騷擾。」
中共對國際機構的濫用
調查發現,北京將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變為鎮壓異議人士的舞台。ICIJ分析106個聯合國認證的中國非政府組織,發現59個與中共政權密切相關,這些組織在人權理事會中騷擾試圖批評北京政策的個人。
此外,中共當局還濫用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追捕異議人士、維吾爾維權人士及商界人士,違反該組織禁止政治性使用的規定。例如,維吾爾活動家哈桑(Idris Hasan)此前因虛假指控被列入通緝名單,在摩洛哥面臨引渡風險,目前他已經獲釋。
中共密件與鎮壓模式
ICIJ獲得的2001至2020年間的中共政府內部文件,包括警察教材和祕密安保指南,揭示了政保人員如何識別並控制目標對象。
這些文件確立了一套系統性的鎮壓模式,例如「親情影響」(施壓目標的家人)、「斷氧」(限制目標收入或凍結其銀行帳戶)、網路監控並「使其無法與外界溝通」,及挖掘目標的「不道德行為」等。一份文件中寫道,「沒有人是聖人,也沒有人能不犯錯。」
調查指出,國際刑警組織和聯合國缺乏有效機制遏制中共的濫用行為,助長了其威權影響力的擴張。
加拿大前外交官、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康明凱(Michael Kovrig)表示,「共產黨的本質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它的能力。他們能做更多,所以他們做了更多。」
康明凱指出,許多民主國家的情報和執法機構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來處理境內涉及中共鎮壓的案件,「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怪獸,他們不知道如何對抗它」。
康明凱曾在2018年至2021年間,因加拿大當局逮捕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高層主管孟晚舟,而被中共當局報復性關押一千多天。
調查還顯示,在中共黨魁習近平的31次外訪中,中共當局至少7次利用地主國警方拘押或限制抗議者,以確保習近平免受抗議干擾。
民主國家需要採取更多行動
「中國箭靶」調查顯示,中共的跨國鎮壓不僅威脅海外異見者的安全,也侵蝕了國際機構的獨立性與民主價值。
ICIJ發現,許多民主國家對中共的跨國鎮壓反應不足。受害者報告的監視和騷擾案件常被當地警方忽視,外交回應也顯得軟弱。例如在泰國、尼泊爾等對中國有經濟依賴的國家,當地執法機構協助北京阻止抗議,甚至逮捕異議人士。
2022年,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發布了一份廣為流傳的報告,揭露全球數十個城市中的中國商業協會等華人民間社區服務團體,已經成為中共的祕密監控樞紐。該報告標誌著民主國家就中共跨國鎮壓的理解發生了重大轉變。
此後,歐洲議會呼籲歐盟成員國對中共的跨國鎮壓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
瑞士調查了中共壓迫住在瑞士的藏人和維吾爾人,並總結:跨國鎮壓對民主構成威脅,與恐怖主義類似,因為它侵犯了民眾的行動和表達自由。
在英國,一個政府委員會最近聽取了專家和受害者的意見。而抵制中共跨國鎮壓最強硬的國家美國,其國務院上個月制裁了6名參與跨國鎮壓的中共和香港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