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促消費 陸學者籲撒幣兆元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內需不振。「五一」小長假將至,經濟學家李稻葵建議政府拿出兆元(人民幣,下同)來補貼民眾的消費,以此來帶動經濟。該建議被報導後立即引起全網熱議。
新浪財經4月28日報導,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近日表示,建議五一拿出兆元促消費,老百姓只要拿身分證去消費就減免25%,透過這個方式把消費帶動起來。
他指出,政府拿出兆元促消費並不會虧,因為消費上去以後,企業生產也會上去,隨之稅收也會上去。「1塊錢的補貼會帶動4塊錢的消費,4塊錢的GDP反過來會帶動1塊錢的稅收,政府基本不掏錢。」
李稻葵的建議公開後,話題被推上熱搜榜,引起熱議:「先解決中等收入者不敢消費、低等收入者無力消費的問題吧!」、「李稻葵這招挺妙,但錢從哪來?印鈔會通膨,發債得還,短期刺激還得考慮長期影響,尤其是民生和基建也得跟上。」、「低收入人群本身就沒有『4塊錢』,或者不捨得為1塊錢的減免去花『4塊錢』,而高收入人群也不會因為沒有減免而減少花錢,所以李專家的建議實際意義不大。最重要的是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還有網友說,低收入人群因為長久以來的消費觀念,即使收入提高了也不一定就會去消費。
民眾的質疑和擔憂,恰恰指向了新冠疫情(中共病毒)爆發後中國經濟持續走下坡的現實。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失業率大增,百姓收入銳減,內需急劇萎縮。
疫情期間,歐美等全世界主流國家均發錢補貼民眾,並刺激消費。從2020年至今,中國不斷有學者、業內人士呼籲中共直接給百姓發錢,一方面是紓困,更主要的是刺激經濟。但是截至目前,中共當局沒有像一些歐美國家一樣採取「全民發錢」的方式進行救濟。
三年的疫情封控重創中國經濟。封控解除以來,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高企,裁員潮、降薪潮湧現,普通老百姓手裡沒錢,導致消費不振。去年中共當局提出擴大國內需求的說辭,但最終推出以舊換新計畫,鼓勵老百姓消費,但老百姓的收入並沒有任何增加。
去年11月,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中國當前經濟面對四大困難,包括內需不振,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不強等。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面臨銷售疲軟、效益下滑、市場預期走弱等;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有些地方化債難度較大,有些基層財政困難,有些企業出現裁員降薪,大學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壓力上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放緩。
在社群媒體上很多民眾表示,現在老百姓實在沒錢了。因為大部分民眾的家庭為了買房子,掏空了全家一生的積蓄,甚至把爺爺奶奶的養老金都拿出來,付了房子的頭期款。但是中國房市全線暴跌,買了房子的家庭的資產大幅縮水。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不生小孩,民眾苦不堪言,人們開始拚命的省錢,降低消費慾望。
近期,美中關稅貿易戰如火如荼,大量外貿企業停轉,員工被迫放假。製造業蕭條的陰影籠罩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開始過起「能省就省」的日子,「省錢」正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最鮮明的生活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