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蘇恩聖 用小提琴串起的善與愛

「大家都叫我Tom,澎湖的小朋友們更親切地叫我湯姆叔叔。」音樂家蘇恩聖笑著介紹自己。雖然出生於高雄,但母親與外公外婆皆是澎湖人,祖母亦來自澎湖,讓他與這片海島有著深厚的連結。
自幼學習小提琴,蘇恩聖主修音樂出身,曾在台灣從事音樂行政與小提琴演奏。26歲時,他做出人生重大轉折,赴瑞士學習飯店管理,畢業後返台在亞都麗緻大飯店任職,並與總裁嚴長壽共事近八年,擔任行銷業務協理。後隨父母移民加拿大,於維多利亞大學取得商務管理碩士(University of Vicoria MBA),並投入電信業,直到兩年前提前退休。
然而,蘇恩聖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音樂義工的起點 從父親的病床開始
「大概是八年前,爸爸在加拿大生病住院。」由於父親英語能力有限,蘇恩聖成了父親全職的翻譯,也因此看見了語言隔閡下的孤單。他心想:既然父親需要,那其他不懂英文的病人是否也同樣需要幫助?
於是,他加入醫院志工行列,起初擔任陪伴聊天的志工。志工經理很快發現他的親和力,更意外得知他能拉小提琴,便邀請他拿著小提琴,走進病房,將音樂帶到每一位病人身旁。
「不是只在音樂廳或醫院大廳表演,我要把音樂送到那些無法走出病房的人身邊。」
從此,他的音樂志工旅程,溫柔地展開。
令人動容的故事 音樂喚醒記憶與希望
蘇恩聖在義工生涯中,遇過無數令人落淚的瞬間。他分享其中一段最深刻的記憶——
「有一次在老年失智症中心拉琴,一位長期蜷縮在角落、無人理會的老太太,在我演奏某首曲子時,慢慢站了起來,牽起旁邊一位老先生的手,兩人一起跳起舞來。」
演奏結束後,老先生含淚走向蘇恩聖,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剛剛你拉的曲子,是我們六十年前結婚時跳的舞曲。我太太從來不認得我了,可是今天,她牽著我的手跳舞。」
這一刻,音樂穿越了記憶的迷霧,重燃了愛的連結。
還有一回,在精神病房,他認識了一位年輕的香港移民少年,兩人每週合奏小提琴與鋼琴。六週後,少年微笑著告訴他:「Tom,謝謝你,我明天要出院了。六週前,我差點在橋上結束生命,但因為有音樂和你的陪伴,我重新找回了希望。」
音樂即良藥 醫院中的另一種處方簽
蘇恩聖不僅走進病房,還與醫院的失智症專科醫師合作,展開一項特別的計劃。
「如果病人需要藥,醫生會開藥單;但如果開了"Music"這個處方,就表示要我來。」
他會耐心詢問病人或家屬,整理出對病人有特殊意義的音樂清單,並製作專屬播放清單,透過耳機播放,刺激記憶,減緩病情惡化。這些音樂成了另一種無形的療癒力量。
疫情期間的堅持 創意送暖
疫情期間醫院封鎖,外人無法進入。蘇恩聖靈機一動,自錄20首聖誕歌曲上傳YouTube,並寄出64封電子郵件,將連結送至全加拿大各地的老人院與醫院。
「那年聖誕節,大約有五到六家院所播放了我的音樂。」即使無法親自到場,他仍以創意方式,讓音樂陪伴孤單的人們度過寒冷的節日。
為澎湖學童播下善的種子
近年,蘇恩聖將善的行動帶回了家族的故鄉——澎湖。
受馬公國小音樂班邀請,他不只演奏,更分享音樂如何用來服務社會。「上天給你們每個人一份神秘的禮物,那就是音樂。」他對孩子們說,「音樂不是只能在舞台上演奏,它也可以帶給孤單的人希望。」
在今年三月,他走訪澎湖25個班級、近600位學生,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九年級,甚至搭小船前往離島的將軍、望安等地,無償分享他的故事與音樂。
「如果600個孩子中,有1%的孩子未來能把善意傳遞出去,那就值得了。」
小提琴家,也是社區英雄
除了義工工作,蘇恩聖亦是加拿大西海岸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持續以音樂滋養自己與他人。
因為長年以音樂與陪伴服務社區,他在溫哥華獲頒「社區英雄獎」。
「我很開心能代表台灣,在加拿大這樣的地方,讓別人看到台灣人的善良。」他說得樸實而堅定。
音樂,讓世界更美好
「我不是為了表揚而做。」蘇恩聖溫和地說,「我是相信,如果我們把美與善的種子,種在小朋友心中,未來他們成為社會的主人翁時,這個世界會更和諧。」
他相信,哪怕影響的是一個、兩個孩子,這股微小的力量,終將在未來開出美麗的花。
音樂的力量,溫柔而堅定。蘇恩聖,正以小提琴為筆,默默為這個世界描繪著一幅幅關於愛、希望與善念的畫作。
「我覺得我不是在演奏音樂,我只是成為一個傳遞愛的工具。」──蘇恩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