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只論技術不顧人權 醫:或導致濫用

示意圖。(STR/AFP)
示意圖。(STR/AFP)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近期網友翻出中國醫生在《美國移植雜誌》網站發表的論文,說明使用兩例新生嬰兒腎臟移植的案例,讓中共「活摘器官」、「器官買賣」議題備受關注。醫師黃健祐表示,中國這篇報告只強調技術可行,卻不在意技術會不會被濫用,許多違法案例和利益就會在黑暗中不為人知的進行。

台灣歌手Tank(本名呂建中)日前高調公開赴中國接受亞洲首例「心和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成功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有網友查出,早在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醫生就曾在《美國移植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明使用兩例新生嬰兒腎臟移植的案例,再次讓中共「活摘器官」、「器官買賣」等議題浮上檯面。

對此,醫師黃健祐表示,中國這篇報告,是兩個出生29週的女嬰,在出生後第二天與第三天就決定捐出腎臟,分別給34歲與25歲洗腎的女性。這篇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任何早產兒的家庭背景與倫理議題的討論,只強調這個技術非常的複雜且困難。

黃健祐說,在這篇報告之前,歷史上最小的的全腎臟移植發生在1994年的中東,是一個出生33週的嬰兒,因為失去呼吸和肌肉張力,被判定存活機率渺茫,並在10天後捐出腎臟給另外一名17個月大先天性疾病的幼童。在中東那篇4頁的報告中,就有兩頁全都在討論病患自身的狀況和強調倫理問題。

「所以出生內10天內找到器官接受者是可能的,早產兒因各種原因失去生命與生長之可能做捐贈也是可能的。」黃健祐強調,但問題出在,中國的報告沒有進行人權議題的討論,即使在公開檢視的醫學論文中,也只強調技術可行;他表示,如何確保這個技術不會被濫用,避免仍有希望的嬰幼兒不會因為器官需求被輕易放棄而犧牲。避免家庭被引導做出捐贈的決定而放棄嬰幼兒的治療,中國似乎不是很在意,「不在意人權,就會在公開的論文下,有許多違法的案例和利益在黑暗中進行,而且永遠不為人所知。」他強調,這才是核心問題,這種作風很中共。

嬰兒出生之前 或已被瞄準器官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外科、醫學影像學、生理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哈爾佩(Zain Khalpey)3月4日告訴《大紀元》,器官移植通常需要1週到14週的時間來交叉匹配患者。那麼上海仁濟醫院的醫生是如何做到在嬰兒出生後3至5天內就完成配型的呢?哈爾佩推測,早在嬰兒出生之前,醫生就已經藉由抽取羊水完成了配型。

據上海交通大學網站2月27日的消息稱,迄今為止,仁濟醫院已「成功」實施新生兒供腎移植22例。哈爾佩說,仁濟醫院如此大量的將初生嬰兒作為腎臟供體,令人懷疑他們在將新生兒作為用於生產器官的機器。

他說,在西方國家,新生兒腎移植的受體通常是非常年幼的嬰兒,但上海仁濟醫院論文中的受體一個是34歲,一個是25歲。「這樣做非常奇怪。它看起來似乎是一種製造(模式)。」

對於仁濟醫院將嬰兒作為移植供體,哈爾佩表示:「這是未經檢驗的,不道德的。如果它是提供給另一個孩子,那還好。但是如果它是提供給成人,我會持質疑態度。使用初生嬰兒的做法令人難以接受,因為他們沒有發言權。」

儘管存在這些技術和倫理問題,上海仁濟醫院仍然將新生兒作為成人移植的供體。哈爾佩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如果嬰兒或新生兒的腎臟被移植,它會(在受體內)持續很多年。這就是(中國醫生)使用新生兒器官的吸引力所在,因為在他們的腎臟上導致排斥反應的抗體數量不多。」◇

延伸閱讀
器官移植 醫:無正當性淪買賣
2025年04月16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