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破解迷思 HPV疫苗預防率僅7成
人類乳突病毒(HPV)與多種癌症及疾病有關。國健署18日說明常見迷思,像是沒發生性行為仍有感染風險;疫苗僅能預防70%以上的感染,須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毒,與多種癌症及疾病有關,包括子宮頸癌、肛門癌、人類外生殖器癌、口咽癌及尖形溼疣(俗稱菜花)。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明,我國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自107年起採取入校方式,提供國中女生公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近兩年接種率皆達九成。
雖然HPV疫苗能有效預防病症,但不少民眾存有誤解與疑慮,國健署說明常見的迷思。第一個迷思,「沒有性行為,應該不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人類乳突病毒可透過皮膚、黏膜或體液接觸而傳播,沒有性行為仍可能感染,例如共用浴巾或是私密部位接觸到受汙染物品。
第二個迷思,「接種HPV疫苗後,就不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疫苗並非能100%預防所有型別的人類乳突病毒,仍須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以確保健康。為達到最佳防護效果,就算已經完成疫苗接種,專家仍建議,25歲以上女性每三年進行至少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第三個迷思,「接種HPV疫苗會影響生育能力或導致嚴重副作用。」目前全球超過140個國家實施HPV疫苗接種計畫,WHO、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等監測結果皆顯示,HPV疫苗具安全性,無證據顯示會影響生育能力或導致嚴重不良反應。
國健署表示,接種疫苗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施打部位紅腫、輕微發燒、暈眩等,通常幾天內會消失,極少數人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但發生機率極低,整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