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港真人藝閣遊行熱鬧登場 越夜越美麗

在萬眾期待中華麗登場,一連5天,分午場和晚場。(廖儷芬/攝影)
在萬眾期待中華麗登場,一連5天,分午場和晚場。(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4月16日晚間,雲林北港朝天宮前熱鬧滾滾,「2025北港迎媽祖藝閣遊行」在萬眾期待中華麗登場。今年活動自4月16日至20日為期5天,分為下午與晚間兩場,首日即吸引大量民眾湧入北港小鎮,現場燈火輝映、人聲鼎沸,成就一場融合民俗藝術與宗教信仰的傳統嘉年華。

現場燈火輝映、人聲鼎沸,成就一場融合民俗藝術與宗教信仰的傳統嘉年華。現場燈火輝映、人聲鼎沸,成就一場融合民俗藝術與宗教信仰的傳統嘉年華。(廖儷芬/攝影)
一年一度北港真人藝閣遊行,16日熱鬧開場。一年一度北港真人藝閣遊行,16日熱鬧開場。(廖儷芬/攝影)

繁華藝閣現身 百花爭艷照亮北港夜空

今年共有63輛藝閣車報名參與,創下歷年新高,車隊綿延約三公里,行經民主路、中山路、義民路等主要街道,繞行北港鎮區,所到之處人潮洶湧。藝閣車上裝飾繽紛華麗、燈光璀璨,每輛車皆以中國神話或歷史人物為主題,展現傳統工藝與藝術結合的極致美學。

在晚間場的遊行中,車上「真人藝閣」由兒童穿戴戲服、化妝粉墨扮成七仙女、媽祖、后羿、嫦娥、關公等角色,姿態優雅,維妙維肖,引來陣陣驚呼。沿途還撒發糖果、餅乾與布偶,象徵神明賜福,民眾紛紛舉起臉盆、紙箱、斗笠搶接,場面趣味十足。

糖果、餅乾、汽球、娃娃、甚至還有烏魚子,民眾除了用雙手還有人用臉盆來接禮物。糖果、餅乾、汽球、娃娃、甚至還有烏魚子,民眾除了用雙手還有人用臉盆來接禮物。(廖儷芬/攝影)
車上「真人藝閣」由兒童穿戴戲服、化妝粉墨扮成七仙女、媽祖、后羿、嫦娥、關公等角色,姿態優雅。車上「真人藝閣」由兒童穿戴戲服、化妝粉墨扮成七仙女、媽祖、后羿、嫦娥、關公等角色,姿態優雅。(廖儷芬/攝影)

傳統民俗的千年延續

北港藝閣起源可追溯至漢代的「山車」與「陸船」,經福建傳入台灣,已有上千年歷史。最初為宗教祭典中供奉神明所用,後演化為藝文表演與人文敘事的載體。北港朝天宮自清代以來即為台灣媽祖信仰重鎮,藝閣文化便在此地蓬勃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真人藝閣」傳統。

與其他地區不同,北港藝閣不僅著重裝飾美學,更講究角色扮演的「儀態」。孩童需穩坐於車上、身姿不動數小時,象徵對神明的虔誠。藝閣車則由地方匠師精心打造,每年都成為各社區比美、展技的舞台。

北港藝閣起源可追溯至漢代的「山車」與「陸船」,經福建傳入台灣北港藝閣起源可追溯至漢代的「山車」與「陸船」,經福建傳入台灣(廖儷芬/攝影)
北港朝天宮自清代以來即為台灣媽祖信仰重鎮,藝閣文化便在此地蓬勃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真人藝閣」傳統。北港朝天宮自清代以來即為台灣媽祖信仰重鎮,藝閣文化便在此地蓬勃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真人藝閣」傳統。(廖儷芬/攝影)
孩童需穩坐於車上、身姿不動數小時,象徵對神明的虔誠。孩童需穩坐於車上、身姿不動數小時,象徵對神明的虔誠。(廖儷芬/攝影)

不夜城的北港之夜

每當夜幕低垂,藝閣車的燈光便如彩虹般劃破黑夜,將北港點綴得如夢似幻。家家戶戶點燈迎媽祖,店家前張燈結綵,沿途攤販飄香四溢,夜市與遊行同步進行,民眾在看熱鬧之餘也品嚐著當地美食,彷彿進入一場廟埕的時光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藝閣車,今年活動也搭配「炸轎」、「炸虎爺」、「犁炮」等北港傳統民俗儀式,增添活動的神聖感與參與感,讓民眾不僅能觀賞,也能親身參與民俗儀典。

搭配「炸轎」、「炸虎爺」、「犁炮」等北港傳統民俗儀式。搭配「炸轎」、「炸虎爺」、「犁炮」等北港傳統民俗儀式。(黃文斌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藝閣車,今年活動也搭配「炸轎」、「炸虎爺」、「犁炮」等北港傳統民俗儀式。北港仍保留傳統民俗儀式。(廖儷芬/攝影)

傳承與創新的共融盛會

這場為期5天的藝閣嘉年華,不只是單純的遊行活動,而是北港人代代相傳的信仰與記憶。老北港人感動表示:「我們從小就等著這天,每年看到藝閣車來,才有新年的感覺。」

而年輕人與外地遊客的踴躍參與,也顯示北港藝閣的魅力不減,反而在社群媒體時代綻放新生命。有人專程從台北南下參加,更有人全程直播記錄這場華麗夜遊。

這場為期三天的藝閣嘉年華,不只是單純的遊行活動,而是北港人代代相傳的信仰與記憶。這場為期5天的藝閣嘉年華,不只是單純的遊行活動,而是北港人代代相傳的信仰與記憶。(廖儷芬/攝影)
年輕人與外地遊客的踴躍參與,也顯示北港藝閣的魅力不減。年輕人與外地遊客的踴躍參與,也顯示北港藝閣的魅力不減。(廖儷芬/攝影)

燈火萬千,不止祈福,更是凝聚

北港藝閣,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凝聚社區與族群記憶的舞台。隨著藝閣遊行展開,照亮的不僅是北港的街道,也照亮了人們心中對信仰、對土地、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連結。

燈火萬千,不止祈福,更是凝聚。燈火萬千,不止祈福,更是凝聚。(廖儷芬/攝影)
照亮了人們心中對信仰、對土地、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連結。照亮了人們心中對信仰、對土地、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連結。(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春天的靈感 在虎尾建國眷村發芽
2025年04月06日 | 12天前
︱榫卯工法︱世代傳承文化瑰寶
2025年03月05日 | 1個月前
木棉樹下的故事還在綻放
2025年03月27日 | 22天前
桃花心木的季節告白 葉落如詩行
2025年03月26日 | 2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