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下波關稅衝擊 進口癌藥恐漲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下一波將鎖定藥品,外界擔憂衝擊台灣藥品供應。衛福部長邱泰源15日表示,若進口藥品漲價,經過成本分析並申請,健保署會據此來調價,對於可能漲價的藥品,衛福部都會做最好的準備,請國人安心。
美國《聯邦公報》14日公布的文件顯示,川普政府正在對進口半導體以及藥品、藥品原料進行調查,作為加徵關稅的前奏,引發國人擔憂美國進口藥品漲價。
邱泰源15日受訪時表示,儘管美國對等關稅目前未包括藥品、醫材,但關稅變來變去,還是擔心進口藥會有漲價的可能性,不過,《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寫得很清楚,如果有漲價的話,經過成本分析後向健保署申請,健保署就會依此來調價,不會影響藥物進口;衛福部在缺藥部分也都做最好的準備。
媒體詢問美國進口藥品有不少都是癌症用藥,衛福部如何因應?邱泰源說,台灣約有10%的藥品是從美國進口,衛福部有關心癌症藥品的進口量,一定要符合國內的使用,有可能會漲價的藥品,都做最好的準備,請國人安心。
邱泰源強調,無論是藥價調整的因應,或是缺藥平台的靈活性,政府會以這兩個機制來保障國人用藥的充分和安全。
醫建議:投資生技業 鼓勵在台製造
至於美國關稅是否影響台灣藥品成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表示,「我傾向有」,因為如果是國際大藥廠被強迫遷廠至美國維持美國市場,損失會傾向由其他國家市場來彌補,進而抬升全球價格,影響非常長遠,這就是「全球抬價」,只會抬不會降。
對此,姜冠宇提出三個建議,首先,對內要重新考慮投資生技產業,鼓勵在台製造,尤其要加強鼓勵「自費高成本」藥品在台設廠,現在全世界已經不是在搶藥,而是在搶製藥生產線,以進一步降低國內藥價。
同步協助美方建廠 拉近關係
對外則是同步協助美方建廠,姜冠宇表示,川普重視半導體和藥品,認為是戰爭資源,若能協助投資美國建藥廠,讓關係緊密,未來是有更多機會獲得技術分享,或降低台灣進口成本的籌碼。
第三是檢視各類藥品、生技產品全球原料與生產線,姜冠宇說,很多藥品母公司設在某些特定國家,原料來自某些國家,製造又在某些不同圈子的國家;原料很多來自不太友善、被課了145%關稅的國家(指中國),也許台灣和印度的關係就要加強。他強調,重點是要懂得區域共同繁榮,不要「單押」。藥品也很現實,不是疫病爆發時缺,戰爭也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