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離境免稅 政策成效遭質疑

在美中關稅戰持續升級之際,中共當局推出境外旅客離境免稅退稅政策。不過在外界看來,這一被官方吹捧的「高招」,能否真正贏得境外旅客的青睞並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仍是一個未知數。
為因應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中共稅務總局8日宣布,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境外旅客需滿足特定條件,包括在中國連續居住不超過183天的外籍人士及港澳台同胞。
公告提到,上述人士購物離境退稅流程涉及三個主要環節,最後由退稅代理機構審核資料,若符合政策要求則解除信用卡預授權,完成退稅,若不符合則通過預授權扣回預付金。
上述消息9日被中共官方媒體廣泛報導,中共僑辦旗下的香港中通社9日評論稱此舉是對美國的反制,在中國社交平台也有不少官方評論員對此大加讚賞。
不過,外界對這項政策的實際效果卻持懷疑態度。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即買即退」在理論上為境外旅客提供了便利,但其執行過程中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政策依賴信用卡預授權機制,而並非所有境外旅客都持有符合要求的信用卡,這可能限制受眾範圍。此外,海關驗核和退稅代理審核環節的效率問題也可能影響旅客體驗,尤其是在旅遊旺季或口岸流量高峰期,若流程不夠順暢,反而可能引發不滿。
更有評論質疑該政策的經濟效益。一些專家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旅遊市場尚未完全復甦的背景下,單純依靠退稅政策刺激消費的效果有限。一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者表示:「退稅金額通常只占商品價格的10%左右,對於高檔消費品可能有一定吸引力,但對普通商品而言,吸引力不足以顯著改變旅客的消費行為。」此外,外界還擔憂政策可能被濫用,例如催生代購或套利行為,從而削弱其初衷。
截至目前,中共稅務總局尚未公布具體的實施細則和預期目標數據,未來政策的實際成效如何,仍需時間檢驗。有觀察人士指出,這一政策的推出更多是出於短期刺激經濟的考量,而非深謀遠慮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