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掛花桑葉粥 四季流轉的客家味

從田間摘回的掛花小葉桑,嫩葉薄脆、清香微甜。(水磜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從田間摘回的掛花小葉桑,嫩葉薄脆、清香微甜。(水磜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老師摘了『掛花小葉桑』,我做了第一版只有『掛花小葉桑』和瘦肉的『桑葉粥』……。」劉還月老師的這句話,像是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門,帶領我們走入水磜山村裡一場關於歲時、土地與情感的對話。

水磜山村,位於新竹縣北埔鄉,藏身山林間的客家聚落。每年桑葉萌芽、細細掛花,這段時間,村人會一起採桑、煮粥,以「掛花小葉桑粥」,為自己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關係,寫下動人註解。

一碗粥,牽起母女的歲時記憶

「我煮後,阿珠媽看了,也動手煮了油蔥桑葉粥,一吃就知是媽媽的味道。」這句話是對母親的深情。那是每個孩子心中無法忘記的味道——媽媽用心煮的粥、用手採的葉。

風華水磜的掛花桑葉粥。風華水磜的掛花桑葉粥。(醞釀生活提供)

桑樹,在客家聚落中向來不只是養蠶的植物,更是一年四季的時令標記。古時農人以桑葉觀天象、定農時,而今,雖已不養蠶,卻仍用這片葉來書寫生活節奏。客家人常說:「春天吃苦,夏天吃涼,秋天補氣,冬天養藏。」掛花小葉桑粥,正是節氣食療表現。

從田間摘回的掛花小葉桑,嫩葉薄脆、清香微甜,「從『掛花小葉桑』到『掛果小葉桑』這個植物的變化,感受到大自然用它的方式,闡述著歲時流轉的樣貌。」是客家文化對天時與土地的尊重。

桑葉萌芽、細細掛花,正是最佳賞味時節。桑葉萌芽、細細掛花,正是最佳賞味時節。(水磜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不只是粥,是社區「共下來」的生活味

幾位社區媽媽一起挑葉、煮粥。阿婆靈巧摘著嫩葉,笑說:「這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東西,現在年輕人沒幾個識得桑葉嘞。」這樣的「共下來」精神,是客家社區裡珍貴的文化核心。從一株桑樹,到一鍋粥,再到一場社區共做的活動——這是文化的傳遞,是生活的延續,更是世代的連結。

「水磜希望在一次次的歲時慶裡,能漸漸回到歲時的生活裡面,尋回過往的生活味。」這是水磜社區的理想,也是他們一步步實踐的方向。

在這裡,一碗粥就能帶來滿滿感動,一株樹就能串起社區的人情味。水磜山村離北埔不遠,若有機會,不妨去庄頭走走,在一碗桑葉粥裡,嚐一口歲月靜好與文化深味。◇

阿婆說:「這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東西,現在年輕人沒幾個識得桑葉嘞。」阿婆說:「這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東西,現在年輕人沒幾個識得桑葉嘞。」(水磜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延伸閱讀
苗栗|客家四炆四炒菜色亮相
2025年10月01日 | 1個月前
私托傳女嬰溺斃 業者報請停業
2025年10月15日 | 1個月前
詔安客家文化節 體驗客庄魅力
2025年09月24日 | 1個月前
百年香山站 全臺唯一全檜木車站
2025年08月30日 | 2個月前
桃園│藍衫看見客家精神
2025年08月07日 | 3個月前
石牛山上三犬行 雙石縱走紀事
2025年07月21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