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糖尿病 中醫傳授五大要訣

上班族張先生是一名內勤員工,平常久坐少動,飲食偏油膩、愛吃甜食,且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近半年,常感到身體不適、口乾舌燥,每天喝水量明顯增加,夜間起床上廁所3~4次,尿量多且清,白天即使沒幹什麼體力活,也覺得全身無力,特別是下午容易疲累,近三個月在食量未減下,體重竟下降5公斤。
上述症狀符合第二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徵: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
糖尿病屬「消渴病」
在中醫理論中,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通常被歸類為「消渴病」的範疇。消渴病的特徵是口渴、多飲、多尿和體重下降,與現代醫學中糖尿病症狀高度吻合。中醫認為,消渴病的發生與體內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有關,尤其是脾、腎、肝三臟的功能失調,並伴隨氣血津液的代謝障礙。中醫認為消渴病發生有以下原因:
■ 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厚味(如高糖、高脂肪食物)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痰溼內生。
■ 情志失調
長期壓力或情緒波動影響肝氣,導致氣滯血瘀,進一步加重代謝紊亂。
■ 久病耗陰
隨著病情進展,陰津耗損,出現燥熱、口渴等症狀。
中醫將消渴病分為上、中、下三消: 上消(肺熱津傷):以口渴、多飲為主。中消(胃熱熾盛):以多食、易飢為主。下消(腎陰不足):以多尿、疲倦為主。
糖尿病分不同證型
將人體比喻成鍋爐,用中醫概念對第二型糖尿病分證型可這樣理解:
氣虛|以鍋爐比喻,火力不足(氣不足),鍋子加熱能力變弱。
中醫解釋:氣是推動人體運作的動力,氣虛時,火力不夠旺,鍋子(脾胃)無法有效煮沸水分(陰液)或消化食物,導致能量產出不足。身體運轉緩慢,出現疲倦、乏力、食慾差、消化不良。
表現:火苗小,鍋裡水溫不夠高,食物煮不熟(脾胃運化功能弱)。
|陰虛|鍋裡水分(陰液)不足,火力正常也易燒乾鍋子。
中醫解釋:陰液是滋潤和冷卻人體的物質,陰虛時,水分過少,火力(氣)相對過旺,鍋子過熱,甚至有燒焦風險。人體出現燥熱感,如口乾、咽乾、盜汗、心煩、舌紅少津等症狀。
表現:水太少,鍋底乾燒,冒出焦味(內熱明顯)。
|痰溼|鍋裡水分過多且混濁,無法順利蒸發,導致鍋內黏膩、積滯。
中醫解釋:痰溼是脾胃運化失常,水液代謝異常,導致溼氣聚集成痰,溼氣滯留,表現為身體沉重、頭暈、胸悶、腹脹、舌苔厚膩等。
表現:鍋裡水滿溢,煮成一團濃稠的粥,火力被悶住(溼氣困脾)。
|瘀阻|鍋子裡水流不暢,結塊堵塞,火力無法傳導。
中醫解釋:瘀血是血液運行不暢,水分(陰液)無法順利流動,火力(氣)推動無效。瘀血內阻致局部不通,表現為疼痛(尤其刺痛)、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等。
表現:鍋內有硬塊或管道堵塞,水流停滯,火力不均(血行受阻)。
五面向預防糖尿病
1. 飲食調理
糖尿病與飲食不節密切相關,預防重點「健脾養胃」,避免過食肥甘厚味(高糖、高脂肪食物),建議清淡飲食,多吃五穀雜糧(如糙米、小米)、新鮮蔬菜(如苦瓜、芹菜)和低糖水果(如蘋果、藍莓)。避免過食,少吃油膩、煎炸及甜食。適量補益食用健脾益氣食物,如山藥、蓮子、薏米,有助調理消化功能。
2. 調節情志
中醫認為情緒失調(如長期壓力、憂思過度)會影響肝脾功能,導致氣血失和,增加糖尿病風險。建議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波動。適當進行冥想、太極或氣功,疏肝理氣,穩定身心。
3. 適度運動
中醫提倡「動以養形」,適量運動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溼痰積聚。推薦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運動,避免過度勞累,每日運動30分鐘左右,幫助調節新陳代謝。
4. 中藥調理
根據個人體質開具預防性的中藥方劑。常用藥材包括:黃耆(補氣健脾,增強體力)、山藥(滋陰健脾,調節血糖)、苦瓜(清熱解毒,有助穩定血糖)、枸杞(補肝腎,改善氣血),上述藥材可搭配煮湯、泡茶,應由中醫師指導使用。
5. 生活習慣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以養陰護陽。戒菸限酒,因為菸酒傷肺脾,易生溼熱,加重病情風險。定期檢查,了解身體狀況。
多管齊下,短中長期見效
❝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搭配運動和飲食調整的效果因人而異,具體的時間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患者的起始健康狀況、血糖控制程度、生活方式改變的執行力道,以及是否同時配合藥物治療。❞
■ 短期效果(數週至1~2個月)
飲食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控制總熱量攝取並增加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類),通常幾週內就能看到血糖數值改善。研究顯示,飲食改變可在1~4週內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色素(HbA1c)。搭配規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阻力訓練(如舉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通常運動後數天到數週內,血糖獲改善。
■ 中期效果(3~6個月)
持續執行飲食控制和運動計畫,多數患者在3~6個月內可看到更顯著改善,例如HbA1c下降0.5~2%(取決於起始值和依從性),這也是醫生通常會重新評估治療效果處。體重減輕(若超重)是關鍵因素,減少5~10%的體重通常能顯著改善血糖控制,這可能需要數個月的努力。
■ 長期效果(6個月以上)
二型糖尿病是慢性病,運動和飲食效果需長期維持才能穩定控制病情。持續生活方式改變可能幫助部分患者減少藥物依賴,甚至某些早期病例中實現「緩解」(即血糖恢復正常範圍,但仍需監控)。研究表明,早期診斷積極介入(如透過飲食和運動減重),1年內有較高機會改善胰島素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