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 寶寶心跳沒了!

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123RF)
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123RF)

文/記者黃玉燕

27歲的許小姐在懷孕26週時,因慢性高血壓合併重度子癇前症,出現頭痛、呼吸急促、全身水腫等症狀,到醫院求診,開立降血壓藥物仍持續惡化,一週後回診已胎死腹中。許小姐2024年再次懷孕,產前每週產檢,血壓控制穩定,未再出現子癇前症徵兆,順利足月催生,自然分娩產下健康女嬰。

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悅源指出,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子癇前症通常出現在妊娠20週後,患者除了高血壓外,還可能出現蛋白尿、水腫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損害孕婦的肝臟、腎臟及胎盤功能,並增加早產或胎兒生長遲滯風險。該疾病的發生與胎盤血管發育異常有關,導致胎兒無法獲得足夠養分與氧氣。

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悅源指出,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林新醫院提供)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悅源指出,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林新醫院提供)

李悅源指出,子癇前症是一種高風險妊娠疾病,可能導致孕婦與胎兒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胎兒生長遲滯、胎盤早期剝離、大量出血、溶血性貧血、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等,甚至增加孕婦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確診子癇前症,孕婦應規律服藥並監測血壓,記錄胎動狀況。若胎動異常或出現水腫、持續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飲食方面,建議少油、少鹽,並補充維生素,幫助改善胎盤功能。此外,維持適度運動與減少壓力,亦是防止子癇前症惡化的重要策略,建議孕婦可每日步行20~30分鐘,並定期進行腿部伸展運動。

對於高風險孕婦,醫師建議應定期監測血壓,並密切注意是否出現劇烈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孕婦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或家族病史,應於妊娠初期進行風險評估並加強監控。

若確診子癇前症,孕婦應規律服藥並監測血壓,記錄胎動狀況。若胎動異常或出現水腫、持續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林新醫院提供)若確診子癇前症,孕婦應規律服藥並監測血壓,記錄胎動狀況。若胎動異常或出現水腫、持續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林新醫院提供)

此外,研究顯示,妊娠高血壓與家族遺傳有關,若姐妹中有人曾發生此疾病,其風險為一般孕婦的兩倍,需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
川普汽車關稅 政院:有因應方案
2025年03月27日 | 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