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田裡的冬候鳥——雲林的美麗來客

土豆田裏的冬候鳥。(nina Chen提供)
土豆田裏的冬候鳥。(nina Chen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每年冬季,當冷風輕拂台灣平原,雲林的農田來了一群特別的訪客——小辮鴴(Vanellus vanellus),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土豆鳥」。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冬候鳥,最喜歡棲息在雲林的花生田(當地俗稱「土豆田」),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覓食、休憩,為農村景色增添了幾分靈動的美。

小辮鴴在歐亞大陸分布很廣,在歐洲許多地區為終年可見的留鳥。小辮鴴在歐亞大陸分布很廣,在歐洲許多地區為終年可見的留鳥。(Nina提供)
小辮鴴(Vanellus vanellus),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土豆鳥」,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冬候鳥。小辮鴴(Vanellus vanellus),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土豆鳥」,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冬候鳥。(nina Chen提供)

「天線寶寶」的奇妙身影

「小辮鴴頭頂有一撮像辮子的羽毛,遠遠看起來像是架著天線,真是可愛極了!」——斗六高中退休教師陳南榮如是說。他多年來熱衷於拍攝野鳥,對這群冬季訪客情有獨鍾。「拍鳥最快樂的事,就是能曬曬太陽,又能疏鬆筋骨。」他笑著說。今年,他在莿桐鄉饒平村的一片稻田裡,發現了這群「天線寶寶」的蹤影,估計數量超過兩百隻。

小辮鴴除了有獨特的羽冠,還擁有黑白分明的臉部特徵,當陽光照射時,身上的羽毛會映出金屬般的光澤,閃耀著綠色與紫色的斑斕色彩。這種鳥類的叫聲獨特,帶有貓叫般的音質,因此在當地還有個可愛的暱稱——「田貓仔」。

「小辮鴴頭頂有一撮像辮子的羽毛,遠遠看起來像是架著天線,真是可愛極了!」陳南榮說。「小辮鴴頭頂有一撮像辮子的羽毛,遠遠看起來像是架著天線,真是可愛極了!」陳南榮說。(nina Chen提供)
陳南榮在莿桐鄉饒平村的一片稻田裡,發現了這群「天線寶寶」的蹤影,估計數量超過兩百隻。陳南榮在莿桐鄉饒平村的一片稻田裡,發現了這群「天線寶寶」的蹤影,估計數量超過兩百隻。(陳南榮提供)
貓叫般的音質,因此土豆鳥在雲林還有個可愛的暱稱——「田貓仔」。貓叫般的音質,因此土豆鳥在雲林還有個可愛的暱稱——「田貓仔」。(nina Chen提供)

來自北方的旅人

小辮鴴在歐亞大陸廣泛分布,然而在台灣,牠們僅作為冬候鳥出現,且數量不多。因此,能夠在雲林觀賞到這群美麗的鳥兒,無疑是一種幸運。根據雲林縣野鳥學會的統計,超過90%的小辮鴴族群選擇在雲林度過寒冬,特別是元長鄉、莿桐鄉、虎尾鎮等地的農田,是牠們最主要的棲息地。這些鳥類主要以昆蟲、蚯蚓、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與農田環境形成一種微妙的生態平衡。

許多賞鳥地點為農民的耕作區,進入前應徵得地主同意。許多賞鳥地點為農民的耕作區,進入前應徵得地主同意。(nina Chen提供)
根據雲林縣野鳥學會的統計,超過90%的小辮鴴族群選擇在雲林度過寒冬。根據雲林縣野鳥學會的統計,超過90%的小辮鴴族群選擇在雲林度過寒冬。(nina Chen提供)

攝影家的賞鳥時光

「帶咪嚕來看土豆鳥,雲林虎尾、元長田間非常多,現在正值插秧期,秧苗高過牠們,牠們就會離開了。」攝影達人Nina這樣形容。

2025年1月29日,Nina難得與寵物狗咪嚕相聚,決定重溫去年的美好時光,追尋這群冬日精靈的蹤跡。他們從虎尾交流道附近開始搜尋,終於在田間發現了一群悠然覓食的小辮鴴。Nina回憶道:「牠們就在大馬路旁,但我們想更靠近一點,就特意繞進小路,結果才看了一會兒,後面一台小貨車按喇叭,我們只好繞回大馬路旁。」雖然歷經小小波折,但這場賞鳥之旅依舊充滿樂趣,坐在車子裏看了一個多小時,沉浸在鳥兒飛翔的寧靜與喜悅之中。

「拍鳥的樂趣就是一種等待的藝術,要耐心觀察牠們的行為,抓住最美的瞬間。」Nina說。她的相機成功捕捉到小辮鴴站在水田中的倒影,彷彿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對於賞鳥與攝影愛好者來說,這些冬候鳥的到來,不僅是一場大自然的生態饗宴,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冬日風景。

「帶咪嚕來看土豆鳥,雲林虎尾、元長田間非常多,現在正值插秧期,秧苗高過牠們,牠們就會離開了。」Nina說。「帶咪嚕來看土豆鳥,雲林虎尾、元長田間非常多,現在正值插秧期,秧苗高過牠們,牠們就會離開了。」Nina說。(nina Chen提供)
站在田埂邊,看了一個多小時,沉浸在鳥兒飛翔的寧靜與喜悅之中。站在田埂邊,看了一個多小時,沉浸在鳥兒飛翔的寧靜與喜悅之中。(nina Chen提供)
「拍鳥的樂趣就是一種等待的藝術,要耐心觀察牠們的行為,抓住最美的瞬間。」Nina說。「拍鳥的樂趣就是一種等待的藝術,要耐心觀察牠們的行為,抓住最美的瞬間。」Nina說。(nina Chen提供)

最佳賞鳥季節與注意事項

最佳賞鳥時間

小辮鴴的最佳觀賞期為 每年11月至翌年2、3月,這段期間牠們會成群結隊出現在農田中。
一天之中,清晨與黃昏 是賞鳥的最佳時機,此時光線柔和,也最容易觀察到牠們覓食與活動的畫面。

賞鳥注意事項

保持距離,尊重野生動物:避免驚擾鳥類,不要大聲喧嘩或快速移動。 

保護環境:賞鳥時請勿留下垃圾,確保農田生態不受破壞。 

尊重私人土地:許多賞鳥地點為農民的耕作區,進入前應徵得地主同意。 

注意安全:農田與水田地形不穩,請穿著適合的鞋子,避免滑倒。

小辮鴴的最佳觀賞期為 每年11月至翌年2、3月。小辮鴴的最佳觀賞期為 每年11月至翌年2、3月。(nina Chen提供)

避免驚擾鳥類,不要大聲喧嘩或快速移動。避免驚擾鳥類,不要大聲喧嘩或快速移動。(nina Chen提供)
農田與水田地形不穩,請穿著適合的鞋子,避免滑倒。農田與水田地形不穩,請穿著適合的鞋子,避免滑倒。(陳南榮提供)

冬日裡的生態奇蹟

當北方的嚴冬來臨,小辮鴴選擇了雲林作為牠們的避風港,與台灣的土地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對於鳥類愛好者與攝影師而言,這是一場冬日限定的生態盛事,也是一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旅程。

Nina說:「有時候,快樂其實很簡單,就是和重要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即使只是站在田間,看著鳥兒飛翔,也能成為心底最珍貴的回憶。」這些冬候鳥帶來的不只是美景,更是一種生活的感動。

這個冬天,如果你有機會走訪雲林,不妨帶上望遠鏡,來場「土豆鳥」的生態探險,在田野間尋找這些來自遠方的美麗訪客,體驗與大自然共舞的美好時光!

小辮鴴選擇了雲林作為牠們的避風港,與台灣的土地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小辮鴴選擇了雲林作為牠們的避風港,與台灣的土地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繫。(nina Chen提供)
Nina:「這些冬候鳥帶來的不只是美景,更是一種生活的感動。」Nina:「這些冬候鳥帶來的不只是美景,更是一種生活的感動。」(nina Chen提供)
有機會走訪雲林,不妨帶上望遠鏡,來場「土豆鳥」的生態探險。有機會走訪雲林,不妨帶上望遠鏡,來場「土豆鳥」的生態探險。(陳南榮提供)

延伸閱讀
以天空為畫布 航向威尼斯的故事
2025年01月16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