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的重量 》 讀後感

俗語說,有錢難買早知道,「下次」的承諾,也因為孩子大了,再也不需要雙手,也能把鞦韆獨自盪高,也讓我的承諾落了空。(123RF)
俗語說,有錢難買早知道,「下次」的承諾,也因為孩子大了,再也不需要雙手,也能把鞦韆獨自盪高,也讓我的承諾落了空。(123RF)

文/郝OO(嘉義監獄)

閱讀《大紀元時報》副刊於2024年12月05日刊登〈「下次」的重量〉一文,內容提到:「下次」是我們經常說出口的詞。或許「下次」只是我們擺脫當下困頓的擋箭牌,其實我們並不知道下次到底能不能實現。

「下次」這個說詞,我給的定義:社交典型的糊弄方式、挫折困難的推託之詞、塗脂抹粉的上班手段,或者真能擺脫當下的困頓。但在無形中錯過的,卻可能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記得在十多年前,接兩個女兒放學,應其要求,繼續留在已近黃昏的校園裡玩樂。一手一個推著鞦韆,盪飛得很高,無限的歡樂和驚聲還記憶猶新。但落日催人,不論兩個女兒怎樣展開百般央求「再一次!」,當時仍展現了為父的威嚴,就是用了「下次」這個說詞,否決了當下所有逾越氛圍,草草結束了活動。那一次,竟成了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

俗語說,有錢難買早知道,「下次」的承諾,也因為孩子大了,再也不需要雙手,也能把鞦韆獨自盪高,也讓我的承諾落了空。

其實,如果能夠適度的,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得平衡點,考慮在當下選擇以「再一次」來取代「下次」的承諾,可避免錯過而造成再也沒有機會做的遺憾。

人生中有不少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人,更有不少必須做、應該做的事。「擇日,不如撞日」,把每一次都當作是可能的最後一次,也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至少曾經努力的想要去做,更不會留下更大的遺憾。◇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