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茶香 鹿野父子共譜紅烏龍的時光絮語

鹿野鄉的紅烏龍。(林長拓提供)
鹿野鄉的紅烏龍。(林長拓提供)

【記者廖儷芬/台東報導】

在台東鹿野鄉,林旺製茶廠的名字彷彿與高台山麓的茶香相融。這裡的茶園,承載了林家兩代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不懈努力。

林耀精,林旺製茶廠的創辦人,原本從事園藝工程,1994年因卑南文化公園工程而舉家從宜蘭遷至台東。原計劃工程結束後返回宜蘭,然而,鹿野的怡人氣候讓林耀精決定留下,並於48歲時大膽嘗試轉型種茶。

「那時候看著茶農們九點就在樹下泡茶聊天,我以為種茶是一份舒適的工作。」林耀精笑言。然而,真正投入之後,他才發現這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鹿野的怡人氣候讓林耀精決定留下,並於48歲時大膽嘗試轉型種茶。鹿野的怡人氣候讓林耀精決定留下,並於48歲時大膽嘗試轉型種茶。(林長拓提供)
林耀精從宜蘭移居到鹿野,如今已經二十年了。林耀精從宜蘭移居到鹿野,如今已經二十年了。(廖儷芬/攝影)

初心的衝動

「古早人常說,嫁給做茶的三代人吃不完」”這句話深深吸引了林耀精。退伍後,他憑藉一股熱情投入工程業,當時一天的怪手收入高達3200元,已是相當亮眼的收入。然而,他在宜蘭補坑作業時,目睹茶農悠閒泡茶、年收益輕鬆破百萬,內心開始嚮往。

「那時候的心情就是,我為什麼要開怪手?種五分地茶不就能過上輕鬆的生活?」林耀精坦承,這樣的憧憬讓他決定投入茶葉種植,卻未料到這條路遠比想像中困難。

林耀精在宜蘭補坑作業時,目睹茶農悠閒泡茶、年收益輕鬆破百萬,內心開始嚮往。林耀精在宜蘭補坑作業時,目睹茶農悠閒泡茶、年收益輕鬆破百萬,內心開始嚮往。(林長拓提供)

茶園的挑戰

林耀精開始種茶時,鹿野茶區正逐漸沒落。初期的收入並不理想,每天賺取僅800元,連基本的生活成本都難以支撐。然而,他並未因此放棄,選擇以五甲地規模持續種植,並探索更多可能性。

「我意識到單靠賣茶青難以維持,因此下定決心自建茶廠。」他在設計工廠時,特別注重衛生環境,例如,將柴油和瓦斯設施移至廠外,確保製茶過程的純淨,並於2011年通過ISO22000認證,成為台東首家五星級衛生安全製茶廠。

林耀精開始種茶時,鹿野茶區正逐漸沒落。初期的收入並不理想,每天賺取僅800元,連基本的生活成本都難以支撐。林耀精開始種茶時,鹿野茶區正逐漸沒落。初期的收入並不理想,每天賺取僅800元,連基本的生活成本都難以支撐。(廖儷芬/攝影)
2011年通過ISO22000認證,成為台東首家五星級衛生安全製茶廠。2011年通過ISO22000認證,成為台東首家五星級衛生安全製茶廠。(林長拓提供)

靈感與創新

在傳統烏龍茶因成本高而失去競爭力的背景下,林耀精遇到一位來自大陸的普洱茶師傅。這位師傅的製茶技術啟發了他,讓他嘗試融合普洱與烏龍的工藝,創造出「重發酵茶」。

「這款茶是紅烏龍的前身,兼具普洱茶的厚重與烏龍茶的香氣。」林耀精解釋,感謝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的技術支持,使得紅烏龍的製程更加精煉,將原本的製茶時間從四天縮短至三天。更感激政府各部門及鹿野農會總幹事潘永豐的推廣,使這款茶逐漸贏得市場青睞。

林耀精遇到一位來自大陸的普洱茶師傅,這位師傅的製茶技術啟發了他。林耀精遇到一位來自大陸的普洱茶師傅,這位師傅的製茶技術啟發了他。(廖儷芬/攝影)
「這款茶是紅烏龍的前身,兼具普洱茶的厚重與烏龍茶的香氣。」林耀精解釋。「這款茶是紅烏龍的前身,兼具普洱茶的厚重與烏龍茶的香氣。」林耀精解釋。(廖儷芬/攝影)

初期的挫折

「我們帶著茶樣跑遍全台,卻屢屢碰壁,原因只因為它來自鹿野。」林耀精無奈回憶,當時的市場對低海拔茶葉存在偏見,導致紅烏龍的銷售之路異常艱辛。然而,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紅烏龍最終打破這些刻板印象,成為台東茶業的驕傲。

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紅烏龍最終打破這些刻板印象,成為台東茶業的驕傲。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紅烏龍最終打破這些刻板印象,成為台東茶業的驕傲。(林長拓提供)
「我們帶著茶樣跑遍全台,卻屢屢碰壁,原因只因為它來自鹿野。」林耀精無奈回憶。「我們帶著茶樣跑遍全台,卻屢屢碰壁,原因只因為它來自鹿野。」林耀精無奈回憶。(林長拓提供)

父子的堅持與碰撞 傳承與改良

林長拓,林耀精的兒子,國中時便開始接觸茶葉採收與製作。他深受父親影響,對品質的追求從不妥協,例如,堅持使用日光萎凋,雖然需要更多人力,但能讓茶葉散發更自然的香氣。

然而,林長拓並未完全依循父親的路線,他推動採用層架式萎凋架,將製茶效率大幅提升。「我們的合作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既保留品質,也兼顧效率。」林長拓說。

林長拓,林耀精的兒子,國中時便開始接觸茶葉採收與製作,他深受父親影響。林長拓,林耀精的兒子,國中時便開始接觸茶葉採收與製作,他深受父親影響。(廖儷芬/攝影)

氣候的影響

近幾年的氣候變遷對茶園帶來了巨大挑戰,林長拓坦言:「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該冷的時候不冷;反而不該下雨的時候,卻連續降雨。」他以去年的小犬颱風為例,當時強風將枝頭壓斷,導致茶園損失慘重。

「我們的茶園多位於龍田綠色隧道,颱風後枝條全壓在茶樹上,折損不少。不過冬茶的收成還算勉強恢復。」面對氣候異常,他們選擇順應自然,調整茶樹的休眠時間,並在施肥上精準控制。

「茶葉不同於果實,燈罩對其幫助不大,我們寧可順天而行,產量多時多做,少時就少做。」這種務實而坦然的態度,展現了林旺製茶廠對自然與土地的敬重。

近幾年的氣候變遷對茶園帶來了巨大挑戰,林長拓坦言:「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該冷的時候不冷。」近幾年的氣候變遷對茶園帶來了巨大挑戰,林長拓坦言:「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該冷的時候不冷。」(廖儷芬/攝影)
「我們的茶園多位於龍田綠色隧道,颱風後枝條全壓在茶樹上,折損不少。」林長拓說。「我們的茶園多位於龍田綠色隧道,颱風後枝條全壓在茶樹上,折損不少。」林長拓說。(林長拓提供)
林長拓:「茶葉不同於果實,燈罩對其幫助不大,我們寧可順天而行,產量多時多做,少時就少做。」秉持樂天務實的態度。林長拓:「茶葉不同於果實,燈罩對其幫助不大,我們寧可順天而行,產量多時多做,少時就少做。」秉持樂天務實的態度。(林長拓提供)

紅烏龍的多元應用

林長拓表示,紅烏龍製程的高發酵特性使其用途廣泛,深受市場青睞。他解釋道:「紅烏龍的發酵程度約為70%至80%,接近紅茶,因此許多人直接將它當作紅茶飲用。」

這種特性讓紅烏龍的應用不僅限於飲品,也拓展至烘焙領域。「它非常適合作為奶茶原料,甚至可融入蛋糕與巧克力等甜點中。」林長拓提到,他的姐姐曾將紅烏龍研磨成茶粉,並與巧克力廠合作研發茶香巧克力。

林長拓進一步解釋:「我們的紅烏龍茶巧克力控制在70%,因為75%苦味過重,65%則太甜。70%恰好平衡茶的甘甜與巧克力的濃郁滋味,成為最受歡迎的口感。」

林旺製茶廠也與多家烘焙店合作,提供紅烏龍茶葉原料,將紅烏龍的魅力帶入更多元的美食創作,進一步擴展市場影響力。

「紅烏龍的發酵程度約為70%至80%,接近紅茶,因此許多人直接將它當作紅茶飲用。」林長拓說。「紅烏龍的發酵程度約為70%至80%,接近紅茶,因此許多人直接將它當作紅茶飲用。」林長拓說。(林長拓提供)
林長拓提到,他的姐姐曾將紅烏龍研磨成茶粉,並與巧克力廠合作研發茶香巧克力。林長拓提到,他的姐姐曾將紅烏龍研磨成茶粉,並與巧克力廠合作研發茶香巧克力。(廖儷芬/攝影)
林耀精提到,已與多家烘焙店合作,提供紅烏龍茶葉原料,將紅烏龍的魅力帶入更多元的美食創作。林耀精提到,已與多家烘焙店合作,提供紅烏龍茶葉原料,將紅烏龍的魅力帶入更多元的美食創作。(林長拓提供)

茶香飄向國際

林長拓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指出,紅烏龍具有廣泛應用潛力,「全球市場對紅茶的需求遠高於綠茶,我們希望能讓紅烏龍成為世界茶業中的新星。」

在政府與公部門的支持下,林旺製茶廠正穩步邁向國際。從種茶之初的艱辛,到紅烏龍的聲名遠播,林家父子二十年走過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堅持、創新與傳承的生命篇章。

林長拓:「全球市場對紅茶的需求遠高於綠茶,我們希望能讓紅烏龍成為世界茶業中的新星。」林長拓:「全球市場對紅茶的需求遠高於綠茶,我們希望能讓紅烏龍成為世界茶業中的新星。」(廖儷芬/攝影)
林家父子二十年走過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堅持、創新與傳承的生命篇章。林家父子二十年走過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堅持、創新與傳承的生命篇章。(林長拓提供)

延伸閱讀
台東鬧元宵 76家廟宇聯合遶境祈福
2025年02月08日 | 13天前
台東法輪功學員新年謝師恩
2025年01月13日 | 1個月前
綠島逃獄案 嫌犯不敵寒風落網
2025年01月07日 | 1個月前
台東最美星空 再獲美國星火獎白金獎
2024年12月28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