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號稱將軍 無聲虎的大黃

大黃屬蓼科多年生植物,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123RF)
大黃屬蓼科多年生植物,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123RF)

文/溫嬪容中醫師

大黃小傳

四川峨嵋山,黃姓郎中,代代相傳以黃連、黃耆、黃精、黃芩、黃根五味藥治病,所以大家稱之為「五黃先生」,黃郎中每年上山採藥,皆住山裡馬姓人家,日久親如家人。

馬家兒子馬俊長大成人,馬父請黃郎中教馬俊醫術。黃郎中於是收馬俊為徒弟,開始教採藥、晒藥和抓藥。馬俊怨師父未教醫術,師父回應說:個性急是學醫大忌。於是馬俊暗中學醫,當師父不在時,給人看病,也有療效而志得意滿。

有一天,來了一個孕婦因腹瀉來求醫,恰巧師父出診,馬俊用黃根治病,結果該孕婦連瀉數日,氣竭身亡,孕婦家人告到衙門。黃郎中跪在堂下說:「徒弟傷人性命,是我教不好,應判我的罪。」縣官暗中查訪,得知黃郎中為良醫,普受百姓尊敬,而免馬俊死刑,入獄服刑並賠償孕婦家人。

馬俊出獄後,繼續學醫,人也穩健了,師父見時機成熟,授其醫術,為銘記誤用教訓,將黃根改名為「大黃」,以免後人誤用。

歷史記載:南北朝梁武帝,因病發熱,御醫主張用大黃泄熱。名醫姚僧垣大力反對,皇帝服後昏瞀、心悸短氣。當晚姚大夫被急召進宮救駕,以平補藥歛陽氣而回陽救治成功。梁元帝患痞滿症,御醫以前車之鑑不敢用大黃,姚大夫力主用之,消腹中宿食而建功。

大黃小籍

大黃屬蓼科多年生植物,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肝心包經。《本草經》列為下品,功能泄下改積,清熱泄火解毒,逐瘀通經。大黃有推陳致新,極為峻猛,有斬關奪門之功,有如戡定亂致太平,而有將軍之名;以其藥性峻猛,有衝牆倒壁之力,美其名為「無聲虎。」

西元753年,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大黃種子,義大利馬可波羅把種子帶回歐洲,用以製成酒、飲料;瑞士用以製成糖果、糕餅、保健食品;沙皇俄國政府以中國大黃為專賣品。世界醫學界曾建議訂定國際大黃節,並編寫《世界大黃大全》,成為世界公認的天然藥物和食品。

延年益壽方:以大黃粉0.15克、碳酸氫鈉0.15克比例,製成大黃蘇打片,每日服1片,久服袪病延年。

大黃養生方:大黃切小塊,黃酒拌勻,入罐內密封,再入水鍋內蒸透後晒乾,反覆3次。

用沸水沖泡來喝,或研成粉末服下。

治眩暈:大黃酒炒3遍後,研成粉末,用茶葉水服1錢。

治瀉痢溼熱盛:單一味大黃,用酒煎服。

治血熱妄行的吐血、咯血、衂血:單味大黃水煎服,能洩火、止血、不留瘀。

治燒燙傷:大黃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治小兒化膿扁桃腺炎:生大黃1錢,泡開水服,2小時服1次。

小叮嚀

宿瘀須久服者,應配合補養氣血藥,以防傷正氣。大黃攻下生用,入湯劑不宜久煎,宜後下以免藥力減。以其大苦大寒,易傷胃氣,氣血虛弱,無積滯、瘀血者勿用;陰疽、癰腫潰後膿清正氣不足者、妊娠、產後無瘀者慎用;哺乳服大黃,易致嬰兒腹瀉。

——摘編自《明慧診間 容光必照》,(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延伸閱讀
中藥、氣功、針灸 改善巴金森氏症
2025年02月19日 | 1個月前
遠離糖尿病 中醫傳授五大要訣
2025年03月13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