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馬革裹屍帶回薏苡仁

※ 薏苡仁小傳
東漢名將馬援,一生傳奇功績彪炳。皇帝劉秀封他為伏波將軍。他征伐交趾一帶集體造反的蠻族,三年後平反,收復失地後,龍心大悅,即封馬援為新息侯。
在交趾地帶,天氣炎熱,瘴氣四竄。馬援經常服用薏苡仁以抵禦瘴氣,治療腳氣,手足無力和麻痛。班師回朝時帶回一車薏苡仁,想在內地種植,可供藥用,以作為預防疾病和治病用。
接著馬援繼續率兵去嶺南鎮亂,在征討路程中,很多士兵感染瘟疫而死。雖然馬援自己氣勢不減當年勇,但抵不過歲月催老的身體,難逃瘟神魔爪,一代功臣名將,卻在蠻荒處隕落,正如他的豪壯誓言「馬革裹屍」!
可惜樹大招風,馬援所載回的薏苡仁,被小人誣告為珍珠寶藏,為歷史有名的「薏苡之謗」典故。副將耿舒背地上書彈劾,說馬援領兵陷入瘟疫之地。嫉妒者落井下石,皇帝大怒收回封印。家人不敢運回棺柩,他的親朋好友部屬,無人敢追悼,只有一片荒塚祭英雄!
※ 薏苡仁小籍
薏苡仁,本名苡米,為禾本科,一年或多生年草本植物,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民間稱米仁,苡仁:功能健脾利溼,益脾土而生肺金,扶脾土而抑肝木。所含蛋白質13%,為穀類之首。
1.健脾利溼:加芡實、蓮子、山藥,稱四神湯,可燉大腸,或排骨,亦可煮成甜食。
2.去水腫溼痺,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苡仁粉煮粥。
3.調肺痿肺癰:大劑量苡仁加冬瓜仁、桃仁。
4.腸癰:苡仁加桃仁、敗醬、牡丹皮。
5.咳吐血、咯血:苡仁搗爛煮汁,加些酒喝。
6.肺損咳血:熟豬肺沾苡仁粉,空腹服。
※小叮嚀
1.苡仁含黏滑膠質,久食多食,反妨礙腸胃吸收,所以至今不能取代穀物成為日常主食。
2.入藥須先土炒後減其黏性。苡仁之根、苡仁性專達下,能墮胎,孕婦不可服用。
——摘編自《明慧診間 容光必照》,(博大出版提供http://broadpressin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