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女星流感驟逝 醫師:「8症狀」立刻就醫
女藝人「大S」徐熙媛赴日旅遊,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驟逝,享年48歲,消息曝光,引發民眾對流感疫情感到焦慮。醫師建議,平日戴口罩、勤洗手,是個人最佳預防流感方式,勿因特定新聞事件「搶」打疫苗,進而排擠到真正需要疫苗的高風險族。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醫師鄭元瑜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皆為臺灣流感疫情高峰期,本流行季就診人數為10年來最高,臨床上也觀察到類流感病患較往年多2成左右,且從2024年開始,春夏之交後就診人數也只是略低,未明顯下降,到秋冬又回升,有流感全年化趨勢。
流感症狀及重症徵兆
針對許多民眾分不清流感與感冒症狀,鄭元瑜解釋,流感一般症狀較感冒嚴重,通常症狀為:反覆高燒38.5度以上、疼痛(頭痛、肌肉痠痛、胸痛等)、非常疲倦致無法正常工作,爬不起床。此外,因嚴重咳嗽的變數太大,則不一定為流感造成。
鄭元瑜提醒,若有下列症狀,可能已發展成重症,必須立即至大醫院就診:
◆呼吸困難
◆發紺(缺氧)致皮膚出現藍紫色
◆非常疲勞
◆連續發燒3天38.5度以上(經常規治療後仍反覆燒)
◆意識昏沉
◆胸痛
◆咳嗽帶深色或帶血(非血絲)的痰
◆低血壓
兩類流感高危險群
鄭元瑜表示,流感的高危險群有兩種,一種是身體高危險群、一種是環境高危險群,介紹如下:
◆身體高危險群:65歲以上成人、6個月以下嬰兒、孕婦、慢性病患(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疾病等)、免疫功能不全、化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過胖或過瘦者(BMI值超過30或小於18.5)。
◆環境高危險群:常進出醫院者、長期出差國外者、常進出機場者、常需接觸眾多病患或進出安養中心者、因工作需接觸很多人者。 相較於身體高危險群多為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環境危險群則較易被忽略,需自費接種疫苗。
4招預防流感
面對這一波流感,鄭元瑜建議以下列方式進行預防:
1.戴口罩:N95雖然對於空氣傳染有更高的防護力,但一般醫用口罩,已足夠很大程度避免飛沫傳染。
2.勤洗手:減少用手觸碰眼鼻口,杜絕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
3.打疫苗:施打疫苗一個月後,身體才能產生足夠有效的抗體。此時可能已近高峰期尾段,但因目前臺灣全年都有流感疫情,建議高危險群仍要進行施打。
4.以運動來增強免疫力,日積月累方能見效。因此,建議平常就養成持續運動的好習慣,而非臨時抱佛腳。
最後,鄭元瑜呼籲,無須因特定的新聞事件,造成過度恐慌,特意搶打疫苗,以免短時間內造成疫苗短缺,讓真正有需要的高危險群無法進行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