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亞洲市場臺幣有望取代人民幣

2024年3月20日,中央銀行於台北市舉行記者會,並展示印有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肖像的一盎司紀念金幣和一盎司紀念銀幣,以紀念第16任總統和副總統就職。(Sam Yeh/AFP/Getty Images)
2024年3月20日,中央銀行於台北市舉行記者會,並展示印有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肖像的一盎司紀念金幣和一盎司紀念銀幣,以紀念第16任總統和副總統就職。(Sam Yeh/AFP/Getty Images)

⊙Antonio Graceffo

在中共政權大力干預貨幣的情況下,新臺幣因其穩定性、較低的波動性以及對套利交易(carry trades)的吸引力,正迅速超越人民幣,成為亞洲最主要的融資貨幣。

新臺幣正迅速崛起為亞洲主要的套息交易貨幣,正在超過人民幣,背後的原因是其穩定性增強,利率和貨幣波動風險降低。在套利交易中,投資者以低利率借入一種貨幣,為投資其它地方的高收益資產提供資金,分析師認為,新臺幣優越的流動性和較低的借貸成本使其成為首選。根據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新臺幣的風險調整回報率在亞洲貨幣中排名第二,這反映出新臺幣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從人民幣轉向新臺幣反映了市場對中共貨幣信心的下降。這主要是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國家干預增加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預計在美國總統川普第二個任期執政期間,這些因素將進一步惡化。相比之下,臺灣穩定的治理、強勁的經濟表現以及與全球市場的融合增強了新臺幣作為投資和融資貨幣的吸引力。

推動新臺幣受青睞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兩種央行貨幣政策的鮮明對比。人民幣深受中共政權政治和經濟戰略的影響,而新臺幣則與之不同,中央銀行對其不干預不包攬,允許其價值由公開市場力量決定。在這個政策的支持下,臺灣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和資本流動——尤其是來自人工智慧驅動的股市投資——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借貸環境。中央銀行的最小干預確保了利率和幣值的低波動性,進一步增強了新臺幣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作為中共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PBOC)則頻繁干預和支持人民幣。它人為的設定高匯率,限制資金流動,並在海外市場發行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產品。這些措施旨在防止人民幣貶值過多,尤其是在全球局勢緊張或貿易爭端期間,比如在川普再次擔任總統期間就很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這種由中國人民銀行嚴格控制幣值和借貸條件的制度往往會造成貨幣不穩定。它可能導致借貸成本突然飆升,使財務規劃變得更加困難,並增加投資者的風險。

例如,1月15日,由於黃曆新年前的現金短缺,中國各大銀行的隔夜拆借成本飆升至16%。儘管中國人民銀行向系統注入了9,595億元人民幣(約合1,325億美元),但其整體謹慎的態度導致流通的資金遠低於需求,從而將短期借款利率推高至2023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類事件使人民幣成為近幾個月來亞洲波動最大的貨幣之一。

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停止購買國債,在金融市場上引起了巨大波瀾。央行購買債券通常是為了注入流動性並保持借貸成本穩定,然而停止購買債券會減少需求,推動債券價格下跌和收益率(利率)上升。10年期債券收益率僅為1.6%,遠低於較高的短期借貸成本,因此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流動性的減少提高了借貸利率,使借貸變得更加昂貴,為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獲得負擔得起的信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這些事件反映了中共的干預性貨幣政策往往適得其反,削弱了投資者對政府債券的信心。相比之下,新臺幣的市場驅動系統具有穩定性,使其成為依賴低波動性和穩定借貸條件的套利交易的首選。在其它亞洲貨幣面臨利率上升或波動性增大等挑戰的情況下,新臺幣作為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融資貨幣脫穎而出,反映了臺灣的經濟韌性和健全的金融體系。

這個轉變突顯了亞洲地區金融更為廣泛的變化。隨著人民幣的主導地位在中共的干預政策和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動態下逐漸減弱,新臺幣的地位將日益突出。美中緊張局勢加劇和脫鉤努力進一步加速了這個趨勢,因為與人民幣相比,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新臺幣越來越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青睞。(信宇編譯)

——作者葛瑞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

原文「Currency Shift in Asia: Taiwan Dollar Poised to Dethrone the Yua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延伸閱讀
貿易戰來臨 台商面臨赴美抉擇
2025年02月02日 | 3天前
【國際瞭望】新的一年睜大眼睛
2025年01月07日 | 29天前
無債一身輕 盡快付清債務
2024年08月25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