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新的一年睜大眼睛

2019年8月6日,放在華盛頓一家便利店報架上的《紐約時報》(Alastair Pike/AFP via Getty Images)
2019年8月6日,放在華盛頓一家便利店報架上的《紐約時報》(Alastair Pike/AFP via Getty Images)

⊙Jeffrey A. Tucker

過去五年,公眾文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大型媒體的信任度下降。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報導是錯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自己被操控的目的為何,其中很多報導都帶有精心編造的敘事,旨在塑造大眾的思想,以服務於特定利益。這種情況比過去明顯得多。

37年前,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和赫爾曼(Edward S. Herman)合著的《製造共識》( Manufacturing Consent, 1988。見文末譯註)一書出版時,我讀了該書,並表示讚賞,它幾乎無懈可擊。但是出於某種原因,該書並未改變我的思維習慣:書中的論述似乎有點誇張,而且肯定不是日常現實。我依舊像以前那樣閱讀並相信媒體。

確實,我與《紐約時報》建立了一種依賴關係,自以為找到了從這家媒體獲取有用價值的解碼鎖,即使它有明顯的偏見,這家報紙顯然是「自由派」的,但我將其視為正常的意見分歧。

總的來說,我認為該報的報導有公民意識,總體上是公平的,當然沒有反映出一些邪惡的計謀。我曾自以為有足夠的智慧看透其中的糟粕,取其精華。此外,坦白說,藉著閱讀該報,我將自己與渴望歸屬的階層聯繫起來。是的,這很可悲,但我自己也曾涉足其中,我理解其中的動機和觀點。

即使在2016年之後的「通俄門」鬧劇期間,當《紐時》與前總統川普的對手通力合作,拼湊出一個旨在將新政府捲入各種混亂的虛假故事時,我也沒有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直到疫情敘事的開始,我才明白強加給我們的胡說八道的全部內容。

約5年前的病毒恐慌論

對我來說,2020年2月27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每天忠實收聽的播客(Podcast)利用病毒的存在煽動公眾恐慌。我確信《紐時》在以往的疫情中沒有這樣做。在愛滋病危機、2009年的H1N1憂慮、2003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一直追溯到1968~1969年和1957~1958年,《紐時》一直建議民眾保持冷靜、理智,這一次顯然不同,我知道《紐時》肯定錯了。

美國智庫布朗斯通研究所的創始人兼總裁塔克。美國智庫布朗斯通研究所的創始人兼總裁塔克。(新唐人電視台)

我在震驚中關閉了播客。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也不知道會帶來什麼後果嗎?他們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幾週後,真相顯而易見。他們自願成為澈底破壞的代言人,所有這一切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那就是將川普及世界各地的民粹主義領導人趕下台。

那天對我來說一切都變了。這已經是將近五年前的事了,我對主流媒體的看法再也不一樣了。我也不認為這只是我個人的問題,由媒體企業主導的新聞市場占有率正在下降﹐許多人開始看清真相,人們不再相信這些媒體,這相當令人震驚,但卻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重寫語彙定義

在那之後,《紐時》全力迎合現在看來像是預設好的敘事,盲目追隨政府機構的指令﹐每一次接觸都被視為感染,每一次感染都被稱為一個「病例」,從而抹去了至少存在了100年的語彙定義。接著是大量使用極不準確的方法進行檢測,然後是錯誤的死亡分類,讓一切看起來比實際情況嚴重得多。

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全美國的瘋狂恐慌,背後是複雜的政府機構網絡,從最高層一直延伸到人們的家鄉,並且這一切都得到了媒體精英的強烈支持,任何與主流觀點相悖的聲音都被指控為傳播假訊息,並在社交媒體上遭到禁言。我們這些察覺到問題的人感到孤立無援,好像沒有專家認同我們的疑慮。

從政媒一家到選舉舞弊

在這一切的背景下,投票規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排隊投票被視為過於危險,因為這樣做會傳播疾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很早就宣布,選舉必須透過郵寄方式進行,雖然幾十年來人們知道,這種方式容易有舞弊。

這一切的發展完全符合預期和計畫:數百萬選票憑空出現,法庭維護他們的立場,駁回了質疑。時至今日,人們對2020年的選舉仍普遍存疑。我這樣說冒著被禁言的風險,但最好還是面對大眾的疑慮。主流媒體全力配合,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們不喜歡當時的總統﹐這真令人憤慨。

我接著講,人們都知道這個故事。接下來是強制打疫苗,以保障公眾安全為由,極力誇大多劑疫苗的作用。同時,人們對一系列沒有科學依據的防疫措施感到困惑,從口罩到空氣過濾再到保持社交距離等。

經過這一切,敘事創作者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正如喬姆斯基和赫爾曼很久以前指出的那樣,也許從一開始就不應當賦予媒體這種信任。大眾現在已經看透了這個遊戲,我們知道其運作方式,下次不容易上當。

《紐時》針對神韻發動攻擊

總會有下一次。《紐時》的最新行動是針對廣受歡迎的文化團體「神韻藝術團」,神韻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都有演出,是為數不多幾個規模最大的藝術團體之一,不接受任何政府資助,也沒有任何大型基金會的支持,但仍能獲利。

《紐時》進行了大量的攻擊性報導。我閱讀了所有這些報導,它們都有「俄羅斯干預大選」和新冠疫情報導的特徵:大量缺乏真實內容的虛張聲勢,我們很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請注意,神韻多年來的贊助商一直是《大紀元時報》,是《紐時》的業界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紐時》在多個領域的公信力受到了重大打擊。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媒體的主要驅動力是按照政府機構和企業贊助商的腳本報導新聞,那麼它就無法假裝獨立或自由。現在我們知道這一直是《紐時》的運作方式,因此更容易看透這一切。

人們不再被動的接受他們傳達的資訊。此外,我們進入了公民新聞的新紀元,大眾傳播媒體的權力受到持續的監督。這種現象前所未有,再也回不到過去。

睜大眼睛 見證文藝復興

因此,在進入2025年之際,我們要睜大眼睛,對川普第二個任期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充滿期待。這不僅僅與川普有關:在美國和世界上,有一股堅定的決心在去中心化的基礎上、根植於對真理的渴望,進行真正的文藝復興。是時候了,這讓我對未來充滿樂觀。

我們全都經歷著關於「世界如何運作」的研究所等級的課程。經歷這個過程充滿痛苦,但結果是我們都變得更好。(小標為編輯所加,原泉編譯)

譯註:《製造共識》一書指出,在美國,大眾傳播媒體是有效且強大的意識形態機構,其宣傳模式特點在於透過市場機制、內化的假設和自我審查,但盡可能避免以脅迫來完成政治宣傳的目的。

——作者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德州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

原文「A New Year With Eyes Wide Ope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延伸閱讀
《憲訴法》覆議 政院提3大理由
2025年01月09日 | 1天前
日本企業為何千方百計招募年輕人
2025年01月09日 | 1天前
中共再推以舊換新 分析:陷阱多
2025年01月09日 | 1天前
涉高層內鬥 「遠洋捕撈」難整治
2025年01月09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