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揭開勞工統計數據的神祕面紗

圖6美國高學歷人口勞動參與率走勢(大紀元製圖)
圖6美國高學歷人口勞動參與率走勢(大紀元製圖)

⊙Li Li
目前距離美國2024總統大選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經濟民生仍然是廣大選民關注的焦點,也是共和、民主兩黨的主要議題。(註:本文英文原文發表於2024年10月22日)

2024年9月美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為4.1%,比8月的4.2%略有下降,這個水準非常低,被認為是充分就業。9月的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當月就業崗位大幅增加了25.4萬個,超過了經濟學家的預期。然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情緒(信心)仍然比較低迷(圖1)。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圖1美國消費者情緒指數走勢圖1

勞工統計數據是如何計算的?

眾所周知,失業數據是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這個政府機構所發布。該數據並非基於領取失業保險的總人數,而是基於美國人口普查局每月為勞工統計局進行的一項調查。

在調查參考週(通常是包含該月第12天的日曆週)內,6萬個抽樣家庭接受有關勞動力狀況的面談或電話訪問。就全國就業狀況而言,不僅常規的全職勞動參與者被計算在內,還包括所有兼職和臨時工。因此從技術上講,如果一個人在某月的11天當中只工作了一小時,而在該月的其餘時間被解僱,那麼就統計意義的失業狀況而言,此人仍被視為就業者。總體失業率也沒有考慮那些心懷沮喪的工人,即那些退出勞動力大軍不再「積極」求職的工人,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合適的工作給他們。因此,他們不包括在失業統計中。

另一項調查稱為非農就業人口調查(nonfarm payroll survey),也被稱為機構調查(establishment survey),是勞工統計局每月對約11.9萬家企業和政府機構進行的,這些企業和政府機構代表了約62.9萬個工作場所。有效的樣本包括約1/3的非農就業職位。根據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非農雇員分類約占「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有貢獻之美國企業部門」的80%。

非農就業人員的名單當中,很明顯的不包括以下人員: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包括軍隊雇員;私人家庭雇員和家庭傭工;業主,包括獨資業主和未註冊企業的自營職業者;非營利組織雇員等。這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員總數約穩定的占總就業人數的5%。

移民在勞動力統計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非農就業」是「就業」的一個子集(部分集合)。不過,我們可以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在這個調查參考週內,非農就業人數的成長速度超過了總就業人數的增加速度,而且在過去兩年,這個差距明顯擴大(圖2)。這怎麼可能呢?會不會有一些工作計入了非農就業數據,但是沒有計入就業數據呢?還是非農就業數據有誤差呢?

圖2美國就業增量趨勢圖2

雖然失業率數據表明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然而美國的勞動參與率卻從未恢復到新冠肺炎(COVID-19,也稱為中共肺炎)疫情之前的水準;事實上,這個數字正徘徊在過去50年的平均水準之下。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意味著有更高比例的人無法或不願以當前的工資水準工作。

當我們仔細觀察勞動參與率時,發現這個數值下降主要針對的是本國出生的勞動人口,而外國出生工人的勞動參與率則在增加。2024年9月,外國出生的就業人數為3,140萬人,與2019年9月(新冠病毒疫情之前)相比增加了400萬人。在此期間,本國出生的就業人數減少了45.4萬人(圖3)。顯而易見,就業人數的成長是由外國出生的勞動力,而非本國出生的勞動力所推動的。

圖4 美國全職與兼職就業人口數走勢圖4 美國全職與兼職就業人口數走勢(單位:千)


考慮到非農就業人口數據是基於對雇主的調查,並不檢查雇員的移民身分,而就業數據是訪問符合條件的家庭,因此非法移民很有可能被計入非農就業數據,而未被計入就業數據。據估計,非法移民人數激增至1,100萬,這不僅可能是改變勞動參與狀況的關鍵因素,也可能是造成非農就業超過整體就業的原因之一。

就業成長的差異

如果我們將就業數據細分為兼職就業與全職就業,我們會發現,全職就業(圖4橙色線)在2024年並沒有增加。近期就業數據的增加來自於兼職就業(圖4藍色線)。

在2024年9月非農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中(圖5),教育和醫療服務業的增幅最大,其中,社會援助職位增加了2.7萬個。增加幅度次大的是休閒和酒店業,然後是政府部門。作為休閒和酒店業重要部分的食品服務和飲酒場所的就業人數,在9月增加了6.9萬人。其他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變化不大,包括採礦、貿易、運輸和公用事業、資訊、金融活動、專業和商業服務及其他服務業。相比之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逐月減少。

圖5 美國不同行業非農就業人口成長比較圖5 美國不同行業非農就業人口成長比較(單位:千)

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需要相對較高教育水準的就業領域,我們會發現一些更加令人不安的情況。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25歲及以上人口勞動力的參與率下降幅度,比出生於美國的人口之總體參與率的降幅更大(圖6)。

圖6美國高學歷人口勞動參與率走勢圖6

事實上,這個現象與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發表、題為〈在過去四年中,弱勢群體的工資增加最快〉(Fastest wage growth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among histor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3/21/2024)的論文研究結果一致。該文指出,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在工資分布的底層,其時薪增加最為強勁,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和最低工資的要求推動了這類工資上漲,而中產階級的實際工資增加幅度要小得多。

更多勞工數據修正?

美國勞工統計局一直在對其公布的數據進行例行修正。今年8月,勞工統計局將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這12個月期間的非農就業崗位下調了81.8萬個,比最初報告的數字減少了近30%。下調幅度最大的行業是專業服務和商業服務業,就業崗位減少了35.8萬個。

未來還會有重大調整嗎?每年,勞工統計局在得到季度就業和工資普查結果後,都會進行一次更大範圍的修訂,但那肯定是在總統大選之後了。

把這些碎片拼在一起,有助於我們解開美國就業市場的重重謎團。最近創造的就業崗位,如果不會再次大幅下調的話,主要來自低收入和兼職崗位,這些崗位由外國出生的勞動力填補,其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是無證移民。我們沒有看到製造業就業增加,即使是2024年9月非農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也沒有給資訊、金融活動、專業服務和商業服務等,以高薪工作為傲的行業帶來好消息。消費者並沒有忽視這些現實,這或許也是消費者信心低落的原因。

其中令人擔憂的是本國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及25歲及以上、至少擁有學士學位人口的勞動力參與率顯著下降。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事實很少被民眾討論。當務之急是保護美國公民的勞動力市場,而不是在我們經濟正在經歷的就業市場動盪中,棄他們於不顧。(全文完,信宇編譯)

——作者麗莉(Li Li)曾獲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投資表現度量證書(CIPM)、國際金融理財師(CFP)等證書,現任AT&T業務戰略主管和金融學兼職教授。

原文「Untangling the Myth of Labor Statistic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延伸閱讀
連環殺人案 警搜焚化爐尋頭顱
2025年02月09日 | 4天前
美調查:應屆畢業生能力不足
2025年01月23日 | 21天前
16奈米晶片輸中 傳台積電加嚴出貨
2025年02月09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