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信仰.靈魂獲永生 《 神的羔羊 》

《神的羔羊》(The Lamb of God),6世紀拜占庭馬賽克,位於義大利拉溫納(Ravenna)聖維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聖壇的圓頂。(Katarzyna Uroda/Shutterstock)
《神的羔羊》(The Lamb of God),6世紀拜占庭馬賽克,位於義大利拉溫納(Ravenna)聖維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聖壇的圓頂。(Katarzyna Uroda/Shutterstock)

文/大津‧麻里(Mari Otsu) 編譯/吳約翰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說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基督教藝術經常用羔羊來描繪基督。

位於義大利拉溫納(Ravenna, Italy)聖維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聖壇的圓頂,就是這樣一個早期的範例。聖維塔教堂的馬賽克屬於希臘羅馬風格,活力十足、色彩豐富,體現了典型的古典時代晚期珠寶風格。

在那裡,華麗的馬賽克裝飾匯聚成一幅《神的羔羊》,由樹葉、花朵、公羊、雄鹿、水果、鳥類和星星組成了生動的花飾,使得十字肋狀拱頂充滿活力。馬賽克鑲嵌成的裝飾熠熠生輝,彷彿散發著光芒。四位天使撐起圍繞著中央的《神的羔羊》的無花果桂冠。

《神的羔羊》(The Lamb of God),6世紀拜占庭馬賽克,位於義大利拉溫納聖維塔教堂聖壇的圓頂。(公有領域)《神的羔羊》(The Lamb of God),6世紀拜占庭馬賽克,位於義大利拉溫納聖維塔教堂聖壇的圓頂。(公有領域)

《神的羔羊》

拉丁語標題「Agnus Dei」,意為《神的羔羊》,通常出現在天主教彌撒中,也是路德教會和英國聖公會舉行傳統禮拜儀式中的聖餐禮(eucharistic rite)祈禱文。(注:在分餅禮的同時,當作祈禱文唱或說出,內容是向神的羔羊耶穌祈求和平。)

西班牙油畫家法蘭西斯科‧德‧祖巴蘭(Francisco de Zurbarán)以靜物畫和描繪殉道者、修女和修道士的宗教畫聞名,他在1635至1640年的畫作《神的羔羊》中融合了上述兩種體裁。祖巴蘭善用明暗對比的技巧,讓他有「西班牙的卡拉瓦喬」(Spanish Caravaggio)之稱。他也運用該技巧創作出此幅構圖簡單卻風格鮮明的作品。

這隻美麗諾(merino)品種羔羊約莫8到12個月大,溫馴的躺著,四足被繩子綁住,毫無抵抗,接受命運的安排。牠目光溫馴、視線朝下,沉浸在另一個世界裡。祖巴蘭精緻細膩的描繪了羔羊的質地,從羔羊蓬鬆的毛皮、白色睫毛到溼潤的粉紅色鼻子。羔羊平靜的接受自己的命運,毫無疑問的象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默默受苦。之後耶穌勝利的復活。

法蘭西斯科‧德‧祖巴蘭《神的羔羊》(Agnus Dei),1635~1640年。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公有領域)法蘭西斯科‧德‧祖巴蘭《神的羔羊》(Agnus Dei),1635~1640年。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公有領域)

《聖則濟利亞》

斯蒂法諾‧馬代爾諾(Stefano Maderno)1576年出生於義大利,以大理石雕塑《聖則濟利亞》(Saint Cecilia)聞名。祖巴蘭描繪羔羊順從的姿勢和馬代爾諾雕塑殉道聖人犧牲的姿態,兩者明顯存在相似之處。

聖則濟利亞(Saint Cecilia)是基督教的羅馬聖女殉道者、音樂家和音樂的主保聖人。她因為替羅馬同胞施洗而遭處決。她的形象後來成為犧牲、音樂的神聖力量,以及面對迫害時能戰勝仇恨的象徵而流傳至今。在她被迫舉行的婚禮上,據說她仍「在心中歌頌上帝」(sang in her heart to the Lord)。

馬代爾諾是貝尼尼之前的17世紀羅馬雕塑大師,他用大理石呈現遭到處決之後的聖女則濟利亞,既悲慘動人又平靜美麗。馬代爾諾從聖女被挖掘出的不朽肉身姿勢汲取創作靈感。聖女的不朽肉身在地下墓穴中被埋葬數百年後,後於1599年啟棺重殮聖女的遺體時,被馬代爾諾目睹。

斯蒂法諾‧馬代爾諾《聖則濟利亞》(Saint Cecilia)雕塑作品,位於羅馬外台伯河區聖則濟利亞聖殿內。(公有領域)斯蒂法諾‧馬代爾諾《聖則濟利亞》(Saint Cecilia)雕塑作品,位於羅馬外台伯河區聖則濟利亞聖殿內。(公有領域)

聖則濟利亞的犧牲,
面對迫害時仍能戰勝仇恨。

聖則濟利亞朝右側平躺,伸出右手三根手指與左手食指,即使進入永恆的沉睡依然見證三位一體。聖則濟利亞的臉朝地,劊子手在她脖子後留下很深的傷口清晰可見。儘管聖則濟利亞在被處決時受到嚴重傷害,但她仍然活了三天才離世。

位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區(Trastevere, Rome)聖則濟利亞聖殿的雕塑前方,可見委託製作雕塑的紅衣主教史豐旦(Sfrondrato)的題詞:「凝視著這尊聖則濟利亞雕塑,我親眼目睹這正是她躺在石墓中的樣子。我以大理石雕塑為您呈現她的遺像,恰如她的遺體躺在那裡的姿勢一樣。」

殉道者《聖則濟利亞》犧牲的姿勢,讓祖巴蘭得以在《神的羔羊》裡呈現美麗諾羔羊的姿勢,將這幅油畫提升至另一層象徵意義。

《犧牲的羔羊》

出生於西班牙的葡萄牙女畫家約瑟法‧德‧奧比多斯(Josefa de Obidos),受到祖巴蘭《神的羔羊》的啟發,在1670至1684年間創作了自己版本的《犧牲的羔羊》,再現了這一主題。

奧比多斯原籍西班牙塞維利亞(Seville),深受家鄉藝術家的影響,包括迪亞哥‧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和法蘭西斯科‧德‧祖巴蘭(Francisco de Zurbarán)

奧比多斯是17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僅有的女性藝術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肖像和靜物畫,而這些主題普遍被認為適合女性畫家。

奧比多斯在處理顏料上不如祖巴蘭那麼敏銳。她在明、暗之間創造出更鮮明的對比,卻使得構圖變得扁平,而不是增加了立體感。然而,作品暗指《神的羔羊》這點則明確無誤。與祖巴蘭的作品一樣,奧比多斯的羔羊也被放置在相同的灰色石板上,背景也是相同的黑色,奧比多斯的羔羊沒有螺旋狀的羊角,反而頭上有一圈薄薄的金色光環。此外,奧比多斯在她的構圖中添加了三朵花,喚起一種脆弱感,令整幅畫作增添細緻與犧牲的情緒。

約瑟法‧德‧奧比多斯《犧牲的羔羊》(The Sacrificial Lamb),約1670~1684年。巴爾的摩沃特斯藝術博物館。(Conchi Martinez/Shutterstock)約瑟法‧德‧奧比多斯《犧牲的羔羊》(The Sacrificial Lamb),約1670~1684年。巴爾的摩沃特斯藝術博物館。(Conchi Martinez/Shutterstock)

在貫穿千百年的藝術想像中,溫馴的羔羊一直象徵著犧牲、純潔與謙卑的接受命運。人們將溫馴和謙遜尊崇為理想,銘記為寶貴的信仰特徵,可以讓靈魂獲得永生。

原文:Yielding Gently to Destiny: Agnus Dei and Sacrificial Gestur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夢幻星際圖像打卡 By 韋伯太空望遠鏡
2024年12月05日 | 1個月前
屏東和平教會 全臺最大薑餅屋盛宴
2024年12月03日 | 1個月前
臺中車站點亮16公尺 「毛怪」聖誕樹
2024年12月05日 | 1個月前
三言二語談「死亡」
2024年12月12日 | 1個月前
寶寶趴睡更安穩? 專家:有窒息風險
2024年12月09日 | 1個月前
果醬加點「料」 風味百變又減糖
2024年11月11日 | 2個月前
紅寶石般討喜 洛神花果醬
2024年12月10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