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鐵道記憶 火車迷徐志綱勾勒時代情懷
臺灣的鐵道文化,是許多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那些熟悉的火車聲、車站邊的候車情景,曾是時代的縮影。隨著時間流逝,這些鐵道景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火車迷徐志綱,透過精緻的模型,把這些記憶重新帶回人們眼前。
徐志綱說:「鐵道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聯繫人與人感情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被取代,但用時間累積的情感,才是鐵道文化的最大價值。」
展覽資訊與內容
**展期:**1/18(六)~2/5(三)
**地點:**雲林北港文化中心
本次展覽主題為「臺灣經典鐵道風情展」,重現了許多已消失或變遷的鐵道場景,包括:
北港王應東橋與北港糖鐵火車站:首次亮相的經典場景,勾勒出北港地區的歷史風貌。臺灣各地鐵道景點模型:涵蓋台北機廠、扇形車庫、台中車站、新竹車站、台東櫻木花道平交道、龍騰斷橋、新北投車站等。
展覽中展示的模型均以 HO 比例(約1/80)製作,細節之精緻令人驚嘆,觀眾彷彿能穿越時空,感受每一段鐵道的獨特風采。
憑藉對兒時鐵道深刻的記憶與對懷舊情感的執著,徐志綱以卓越的模型創作技術與獨特的藝術視角,將鐵道印象立體化呈現。本次北港展覽以北港王應東橋與北港糖鐵火車站為核心場景,巧妙重現了北港藝閣與藝陣熱鬧非凡的情景,讓觀眾彷如置身其境,感受昔日的繁華風貌。
展覽還涵蓋全台多處經典鐵道景點模型,包括台北機廠、扇形車庫、台中、新竹等著名車站,以及台東櫻木花道平交道、龍騰斷橋、新北投車站等地標。透過這些精緻的微縮作品,讓鐵道愛好者能夠「輕鬆環島一日遊」,欣賞每個地點獨特的風情。
每一件模型作品,都蘊含著徐志綱對鐵道與歷史的深切致敬。在這片縮小的世界裡,我們得以再次走近鐵道的輝煌時代,共同重溫那些令人動容的歷史瞬間。
少年與鐵道的故事
徐志綱自小對火車充滿興趣。「小時候喜歡看著火車經過,聽著嗡嗡聲,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悸動。」這份悸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成為他創作的動力。
他回憶道:「長大後,每次看到老照片或資料時,總覺得那些景象太美了,想著怎麼把它們保存下來。於是開始動手製作模型,希望能讓更多人記得那些不應被遺忘的畫面。」
北港糖鐵與「應東湖」的故事
展覽中最具地方色彩的作品,莫過於北港糖鐵模型。這段鐵路曾是台糖的重要運輸路線,特別在黃金時期,為北港賺進不少進香客的收入。然而,由於五分仔車馬力不足、距離有限,無法滿足更多運輸需求。
當時,北港鎮長王應東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決定將鐵道挖深,方便車輛通行。但挖深後的路段在雨季時常積水成湖,後來因安裝的抽水機被堵塞而未能有效運作,這片積水區被鎮民戲稱為「應東湖」。
徐志綱說:「消失的王應東鐵橋與北港車站,對老北港人來說,是難以抹滅的記憶。當我看到他們眼中閃耀的光芒,聽他們滔滔不絕地講述過去的故事,這些才是真正代表臺灣的文化。」
模型的創作過程
徐志綱的模型創作,從選材到完成,無一不精雕細琢。他提到:「製作模型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感情。每一片瓦片、每一根電線桿,都是記憶的拼圖。」
他花費數月時間,從照片、老地圖到地方耆老的口述中汲取靈感,逐一復原鐵道旁的建築與場景。「就像龍騰斷橋,那些斷裂的磚石,我要確保每一塊的比例與顏色都符合實際。」
長者的共鳴
展覽期間,許多長者在模型前駐足良久。一位老先生說:「看到這些模型,像看到我的青春,那些等火車的日子,所有記憶都回來了。」有些人甚至淚光閃爍,訴說著自己曾經的經歷。
年輕人的興趣
展覽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徐志綱認為,這些模型可以成為與新一代溝通的橋樑。「透過互動區或工作坊,他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鐵道文化的價值。」
鐵道文化的未來
徐志綱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能引發更多人對鐵道文化的興趣與關注。「鐵道是不會說話的,但它記錄了人類的故事。我希望未來能舉辦更多展覽,甚至成立鐵道文化保存計畫,把這份珍貴的記憶留給後代。」
他也在籌劃模型製作的教學課程,吸引更多人投入這份工作。「保存文化,不是靠一個人,而是靠一群人的努力。」
火車曾載運無數人的悲歡離合,鐵道承載了無數歲月與記憶。透過徐志綱的雙手,這些景象再度重現,提醒我們珍惜身邊的文化遺產。正如他所說:「用回憶構圖,用感情製作,用記憶上色,因為時間是最好的畫布。」
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場鐵道時光的旅程,重拾屬於臺灣的感動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