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業抵制官方巡查 廣東商家仍吞巨額罰款
近日,來自社交平台的多個影片顯示,廣東潮州、汕頭一夜之間臨街商鋪全部停業,起因是中共的安全和消防檢查,讓商戶面臨嚴格檢查和高額罰款的雙重壓力,無奈之下被迫關店。罰沒收入占地方財政比重越來越高,分析認為,這會讓地方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無異於「飲鴆止渴」。
中共國務院於11月初啟動了2024年度省級政府安全生產與消防工作的專項檢查,派出22個考核巡查組,陸續進駐31個省市區。巡查範圍涵蓋工廠、餐飲場所、養老機構等公共場所。
潮州有關部門20日發通知說,中央巡查組到廣東考察,要求做好消防安全等工作,如果企業不合格被查到將罰款5萬元(人民幣,下同),甚至會被封廠。通知下發後,商家紛紛關門歇業,一天後,潮州又緊急通知,要求企業必須恢復經營,否則將受到更嚴厲的檢查。
有商戶表示,高額罰款和嚴格檢查的雙重壓力,讓他們不得不選擇閉門以規避風險;網傳影片顯示,即使是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連鎖餐飲品牌也選擇暫停營業,有人形容現場「比疫情封控時期更加冷清」。
一位網友稱:「為了逃避消防檢查,潮汕的商鋪工廠集體關門,停業幾天。有在門口貼『怕鬼』的,有貼『豬腳茶葉被偷』的,還有說『心情不好,為情所困』的。現在搞得全國都知道了。」還有網友稱,「疫情三年都沒見過這麼難。」有網友嘲諷道:「一旦接受檢查就不合格,就要罰款。關門虧幾百,開門虧幾萬。不開門營業額為零,開門營業額可能變負數。天災人禍,百姓遭殃。」
廣東法律界人士陳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此次行動可能為政府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這又是一個斂財的手段,這都是嫌小商鋪、民營企業倒得太慢了」、「(表面上)消滅安全隱患,但客觀上也助力了當地政府搞錢。」陳先生補充道,目前中國國內凡是涉及到所謂檢查的行動,基本上都是為了罰款。
有網友爆料,11月24日,汕頭一家水果店被罰13萬,女商戶想不開跳河自殺被救了下來。據廣東潮州和汕頭民眾反映,11月25日凌晨,中央巡視組仍在當地突擊檢查,引起商戶的抵制,大喊土匪來了;當地商家反映,很多商家遭巨額罰款,並停業整頓一年。當地民眾在群組討論說,中巡組的手段「都是在搶」,跟「鬼子進村」一樣,「比強盜還狠」,罰款也很離譜,聽說商家牆上有裂縫就要罰10萬元。
山東成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張某被爆出,在與企業溝通錄音中提到:「說句難聽的,扶持一個企業我真沒那本事,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抓住一點小問題,一放大這個企業就要完了。」
中國「罰款經濟」盛行
中國近些年掀起一股「罰款經濟」,民眾或店家屢因一些小事被政府重罰,甚至有的地方罰沒收入成了地方財政的梁柱。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劉成良撰文指出,罰沒收入作為非稅收入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財政收入手段,近年卻異常增長。文章披露,2013年中國全國罰沒收入約3,062億元,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約為3,113億、3,711億和4,283億元,而2020年至2022年的罰沒收入更占去非稅收收入逾10%。
前北京律師賴建平指出,現在百業蕭條,經營困難,這種以檢查為名的橫徵暴斂,也是在侵犯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分析:中共滅亡的徵兆
分析指出,這些地方政府的「罰款衝動」,主要源於「缺錢」的現實困境。但一缺錢就想著從企業、個人頭上「薅羊毛」,實在是短視且有害,很容易陷入「財政缺錢——罰款搞錢——營商環境惡化——企業用腳投票——稅基減少——更加沒錢」的惡性循環。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危害嚴重,後患無窮。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每一朝代,越是到了後期,沒有錢,通過正常的稅收不能夠解決,最後就是亂罰款,「中共中央要下放非稅收入的管轄權,就是大家要自救,中央不管了,你有什麼招都可以用,誰能夠搶到錢,誰就是有功之臣;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搶老百姓,因為老百姓沒有權力,又沒有能力去反抗,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