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人 李安獲「日本藝術諾貝爾」
有日本藝術諾貝爾獎之稱的「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18日在東京舉行5位得獎人記者會,台灣導演李安親赴日本出席頒獎典禮,成為有史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得獎者。李安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被選為本屆文化獎戲劇與影像領域的得獎人。他致詞時提到日本電影《摩斯拉》,當場哼上一段主題曲。他表示,能代表台灣獲獎很驕傲,最近拍片比較辛苦,處於低潮期,感覺受鼓舞。
今年邁入35週年的「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由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文化財團日本美術協會設立,歷代總裁都由日本皇室成員擔任。出身台灣的導演李安以電影《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被選為今年戲劇與影像領域的獲獎者。
談到日本電影與東方電影,李安表示,他在美國學習電影的過程中發現,西方不理解「悲傷」。像是中文的「慈悲」,悲(sadness)是最接近慈(kindness)的感情。「這是一種東方的感情,我們沒有將悲傷排斥在外,而是去擁抱它,接受生活本身內在的悲傷。接納它、滋養它,因此生出了善良」。
他認為,日本人可能最能表達這種情感,特別是他們的微妙的悲傷。
李安表示,他在美國學習基本電影技術,感受到全球電影語言的統一性是由西方,特別是美國電影所建立的。但是,隨著電影發展數十年,「在世界電影中留下我們的足跡、建立我們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我覺得現在的電影有點無聊。人們比較沒有興趣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感到厭倦了。電影的結構、邏輯、因果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電影語言,思維已經被固定化了。是時候用我們的邏輯、我們的表達方式來做些改變了。我們的非線性敘事、接受悲傷的方式、如何擁抱、珍視並反思悲傷,並與他人分享這種情感,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向世界展示的。」
李安認為,不應該僅僅跟隨既有的內容和表達方式,而是要珍視自己的文化遺產,並在電影中表達出來。
他也提到5、6歲時看過日本電影《摩斯拉》,那是他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還記得電影主題曲。他昨天和老婆走到東京鐵塔附近,忍不住想起電影中摩斯拉攻擊東京鐵塔的場景。
除了輕鬆的話題,記者會上也談到李安台灣出身、美國受教育,接受各種不同文化薰陶對他產生的影響。李安表示,「我內心永遠有一個矛盾,對於我的歸屬感。這個我壓抑很久,需要表達。不管我拍中文片、英文片、拍印度片,其實都在裡面,就是我的認同跟歸屬。」
他表示,「一方面人生需要自由,不受束縛、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另一方面需要歸屬一個群體,永遠在這當中掙扎,所謂的理性與感性,所以我的電影有很多就是歸屬感和缺乏安全感。」
他表示,因為父母從大陸到(台灣),「所以在台灣,我是外省人。當我比較懂事以後,我才發現說,其實世界的真相,很多大人不告訴我們。我到了美國之後,才用我的方法慢慢地知道。所以我空虛過好久的時間,我必須要自己去找認同。這種認同,追根究底還是一種文化,是最虛也是最實的東西。電影,反而讓我有這種歸屬感。」
李安表示,所以他一直在變化,因為覺得文化的根源,中原文化的根源好像一場春秋大夢。可能過去大人騙我們,從來不知道真相,現在也找不到立足點,所以這種漂泊感在他的電影裡面一直存在。不管拍什麼東西,不去想它,它自然就會有。
李安提到,「我在台灣長大,有中原的影響,有台灣的影響,我就是這樣子。我們看美國片,也看日本片。我也經歷過這麼多,我會有這麼多的形式、這麼多的內容,也是生存跟表達的一種方式。因為我沒有一個固定的東西。」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這可能也就是台灣的本性。」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