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經濟學思維 十大經驗談

過去42年來,我幾乎每年都教授微觀經濟學原理,從未對這門課程感到厭倦。我非常喜歡每天步入教室,盡我所能與學生(主要是新生)分享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2024年秋季授課時的熱情,與1982年秋季首次授課時一樣,事實上,就像這些年間我教過的無數門經濟學入門課程一樣。我把這門課當成是學生唯一正式接觸經濟學的機會來教,這種方法很現實,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最多只會再選修一門經濟學課程。
我的主要責任是讓學生掌握足夠的基本經濟學知識,以便他們步入成年後,當政治家和權威人士提出經濟論點時,他們能夠以成年人的立場看待。
如果我教得足夠好,每位學生在學期結束時,應能理解以下十個道理。
一、貧窮沒有原因;富裕是有原因的。
陷入貧窮不需要努力、犧牲、冒險或創造力。只需遵循Nike著名座右銘:Just Do It的相反做法,就能確保貧窮:「就是不做。」貧窮只是創造的財富太少時,人類所處的狀態。
相較於貧窮,財富並非自然而然的產生,要擺脫貧窮就必須創造財富。如果要把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原子和分子的混合物轉化為改善我們生活的產物,就必須付出努力、做出犧牲、承擔風險、發揮創造力,這一切都要由人來完成。18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他1776年的巨著《國富論》(a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中,指出了這一現實。
二、財富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分配」出來的。
在市場經濟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與政策無關。要知道財富必須由人來創造,就必須理解個人的努力、犧牲、承擔風險和創造力,所發揮出不可或缺的作用。財富,作為人類的創造物,而不是大自然創造的,或是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只能從創造者的頭腦和雙手中產生,財富屬於他們。因此在市場經濟中,創造更多財富的人更富有。
在這樣的經濟體中,財富的「分配」與經過良好教育、大學課堂考試中得「A」學生的分配一樣,沒有任何政策上的相關性。
就像那些最聰明、最用功的學生往往會得到最高分,他們有權保持這些高分。正如這些高分並不是從那些不太聰明、或學習不那麼用功的學生所獲取的,高收入者在市場上賺取的財富﹐並不是從低收入者身上掙來的。但這種表述並沒有公正的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在課堂上,得「A」的學生不會從低分學生手中搶走分數,這些「A」學生也不會幫助天資較差或不用功的同學。
但在市場經濟中,高收入的人只有透過增加其他人的經濟價值才能做到這一點。在市場經濟中,史密斯的收入相對於瓊斯的收入越高,就表明史密斯為他人造福的價值相對於瓊斯更高。
三、經濟是客觀的,價格和工資的變動,並非隨機決定。
正如著名的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A. Hayek)喜歡說的那樣,幾乎所有的經濟現象都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而不是人類設計的產物」。
經濟學家阿諾德‧克林(Arnold Kling)說:
「經濟結果是由供需關係等市場力量所決定的,與個人的意圖好壞無關。」
「通貨膨脹並非因貪婪的激增而上升,也不會因貪婪的減少而下降。」
「雜貨店老闆無法控制雞蛋的價格,因價格由整體供需關係決定。」
「市場的結果並不是任何人能左右的——無論是上帝、政府還是企業。」
四、經濟的客觀性是好事。
在一個客觀的市場經濟中,每個人的收入歸功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人際關係(或缺乏人際關係),也不是那些可能愛你或可能恨你的人隨意決定的。
五、資源有限,取捨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地球表面可呼吸的空氣之外,所有資源、商品或服務都是稀缺的,也就是說,自然界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人類的各種慾望。從這個事實可以引出另一個事實,即使用稀缺資源來滿足某一特定需求時,必然會導致其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市場無法滿足人類的所有慾望,這是事實。優秀的經濟學家明白,這一現實並非對市場不利。
六、在現實中,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最佳取捨模式」。
你可能會做出與我不同的選擇,我會選擇不買啤酒,省下來的錢買一條牛仔褲。你的特定取捨對你來說是正確的,就像我的取捨對我來說是正確的一樣。作為自由的成年人,我們都不希望強迫對方做出不同的取捨。
七、市場交易是互惠互利的。
對出價說「不」的權力,意味著所有發生的交換都是互惠互利的。即使交易的一方是窮光蛋,另一方是億萬富翁,這一原則也依然適用。
八、經濟交易的收益和成本,不受政治邊界的影響。
商人的國籍與市場交易無關,就像商人的眼睛顏色、對紋身的喜好或姓氏不會影響經濟決策一樣。無論是跨國貿易還是國內交易,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經濟後果。市場鼓勵自由貿易,而非受政治考量。
九、工作是成本,而非收益。
因為成本是選擇的另一面,選擇工作的人顯然認為這份工作是值得的。但這份工作的價值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因為它是獲取消費能力的一種手段。
因此,任何工作的主要價值,在於該工作能讓工作者獲得商品和服務的數量和品質。如果你認為我在這裡一味的「認死理」(堅持某種理由而不知變通),那就問問自己,是否能想到有這樣一份工作,讓任何一個不是財富自由的人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長期做下去,除非你能想出這樣的工作,否則我的觀點成立。
十、政府是人,不是神。
政府是由人類選舉和運作的,人不會因為政治行為而獲得神一般的知識、智慧或善良。這個觀點看似顯而易見,但事實並非如此。
看看報紙、雜誌、電視和網站上經常出現的許多政治節目和政策建議,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建議只有在政府官員具備我們所認為的神性知識、智慧和善良時,才能如支持者所承諾的那樣有效。如果由普通人來執行,這些計畫不可能像承諾的那樣有效。
如果每個學生在學期結束,離開經濟學課堂後,至少消化了上述的一些道理,那麼這個學生就上了罕見又極為寶貴的一課。
【作者簡介】唐納德 J‧布德羅(Donald J. Boudreaux)是美國經濟研究所、喬治‧梅森大學莫卡特斯中心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10 Lessons of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