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陶瓷彩繪 鄧素雲盼打造臺灣品牌
「女兒說,每次打開窯門就像在拆驚喜包,不知道這次燒製出來的作品色彩和圖案是否達到預期。」陶瓷彩繪藝術家鄧素雲表示,陶瓷彩繪創作過程讓她著迷。每件作品都需要經過窯燒才能完成,且其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在陶瓷重鎮鶯歌,鄧素雲自16歲踏入陶瓷產業以來,投身陶瓷彩繪技藝至今已有42個年頭。「選擇這個行業是因為我父親原從事勞力工作,但隨著年齡增長,勞力的限制越來越明顯。」因而,她毅然決定走向陶瓷彩繪這條路,並在這行業中找到熱愛。
她表示,繪畫技巧隨著年齡累積越加成熟,就像書法家一樣,年齡增長反而增添作品的價值。
50歲圓求學夢 與女推陶瓷彩繪
年輕時,鄧素雲一心想完成大學學業,但因結婚生子未能如願。直到50歲,孩子大學畢業後,她才重拾求學夢,考入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讀。「我的同學年紀比我女兒還小,但這段學習經歷讓我更了解現代繪畫觀念與技巧,並增進自己的專業。」
鄧素雲的女兒陳雅君畢業於國際企業系,原本並未想走陶藝這條路。在母親影響下,逐漸愛上陶瓷繪畫,決定留在工廠學習。母女兩人也分別考上臺藝大。
鄧素雲表示,那時候她剛學,薪水不高,因為她什麼都不會,按件計酬,一個月賺的甚至還比一般工讀生少,每月只有一萬多而已。
「我和媽媽一起工作,應該有13年了。13年來,我從未想過要離開,因為我熱愛畫畫,我一直不知道,原來我內心深藏著對陶瓷的熱愛與天賦。」陳雅君說。
疫情期間,由於留在家中,陳雅君觀察綠色植物生長變化,感到十分療癒,於是萌生將植物圖案融入陶瓷設計的想法。她以礦物顏料創作一系列植物主題作品,保留植物最完美的姿態,並結合陶瓷的美感。
陳雅君提到,(綠植系列作品)礦物顏料無法像水彩那樣直接加白色,否則會顯得很死板。坏體本身是白色,「我們會加入一些甘油或水來調淡顏色,讓坏體的白色透出來,這樣就能呈現類似水彩的效果。」
法華彩 無法取代的價值
現代陶瓷彩繪的兩大主流之一法華彩,是一種極具挑戰的工藝,需手工勾勒線條、填色,最後再上釉燒製。鄧素雲強調,這種技術無法用機械複製,必須由具備高超技巧的工藝師手工完成。
她解釋說,釉彩中的黃金並非金粉,而是德國技術處理後的純金液,經過800度高溫燒製後,才能呈現閃亮的金色效果。隨著金價上漲,這項工藝的成本也逐漸增加,但她認為純手工的質感無可取代。
陳雅君指出,「燒製的話,我們是用瓦斯窯去燒,瓦斯窯它燒出來的話,它的質感就會比較透白,跟電窯燒出來的質感不太一樣。」
打造陶瓷品牌 代表臺灣
鄧素雲也提到,歐洲Meisen(邁森)陶瓷品牌有300年的歷史,是歐洲派遣傳教士至明朝學習燒窯技術後建立的品牌。她希望能夠像邁森一樣成為代表臺灣的品牌,並將鶯歌的陶瓷工藝推廣至國際。
「臺灣在釉藥技術方面不輸他國,但缺乏有系統的品牌培養。」鄧素雲期許未來能有國家支持,打造出臺灣特有陶瓷品牌,讓世界認識臺灣的陶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