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出口東協6國 我年增17%勝中日韓
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成趨勢,東協挾人口紅利及優越地理位置,成為台灣、韓國、日本、中國競相布局的重點。財政部統計處近日發布最新統計,受惠於人工智慧(AI)商機,前8月台灣對東協6國出口年增17.1%,增幅領先中、日、韓。
財政部統計處觀察亞洲鄰國前8月對東協6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的出口變化,台灣年增17.1%,遙遙領先韓國的7.5%、中國的7.4%,日本則是年減6.4%。
統計處表示,中國近10年(2013至2023年)對東協出口增加1.2倍,成長最多,韓國、台灣各增加34%及29.5%,日本衰退5.2%。美中貿易戰之後的5年(2018至2023年),除了日本外,其餘三個經濟體對東協的出口表現均優於總出口。
台灣的積體電路(IC)一向是對東協6國的出口引擎,在新興科技應用、供應鏈重組因素帶動下,台灣出口金額近10年擴增209億美元或1.2倍,對越南大增8.7倍最多。同時,受到伺服器、顯示卡強勁需求的推升,電腦及其附屬單元、生產半導體機械、電腦零附件的出口額,10年來也分別成長26.8倍、4.3倍、1.7倍。
統計處指出,隨著通膨率自高點回降,加上主要經濟體調降利率,有助於挹注消費及投資力道,國際預測機構普遍認同全球經濟能平穩著陸,加上近期AI需求續強,帶動國內相關供應鏈的出貨動能強勁,台灣第三季出口及製造業生產齊揚。
統計處認為,台灣資本設備進口擴增也反映出廠商投資意願回升,不過,面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態勢蔓延、美國大選後的經貿政策走向、中國經濟不振等諸多變數,總體經濟風險仍有增無減,應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