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模式改變 美藥局大量關門
最新研究發現,在2024年前八個月,美國各地關閉了逾兩千家藥局,尤其是郊區尤為嚴重。專家表示,隨著產業調整和藥局優化,未來可能有更多藥局關門。
近年來,美國三大連鎖藥局CVS、來愛德(Rite Aid)和沃爾格林(Walgreens)在各地陸續關閉。除了藥業面臨逆風之外,也跟藥局福利管理(PBM)公司、消費者零售習慣改變,及大型連鎖藥局自身的災難性擴張有關。
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希爾(George Hill)告訴福斯財經頻道(FOX Business),「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以慢動作看著這場車禍發生。」
CVS在2021年宣布計畫在三年內關閉900家分店,原因是人口變化、消費者購買模式、社區分店密度、藥房服務便捷性和未來的健康需求等。
2023年,來愛德申請破產,並迅速啟動了分店優化計畫,包括立即關閉154家分店。2024年10月,沃爾格林成為最新一家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關閉約1,200家分店的公司。
美國1/4社區成為「藥房沙漠」
康乃爾大學健康政策資深講師法布里奇奧(Nick Fabrizio)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說,藥局數量銳減對患者恐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對鄉村或較貧窮地區的民眾。
法布里奇奧說,「對於居住在相對偏遠地區的居民而言,如果你所在的來愛德藥局即將關閉,一想到要驅車至少20分鐘去尋找沃爾格林或另一家藥局,就會發現這有多麼不方便。」
南加州大學藥學專家卡托(Dima Qato)表示,藥局接連關閉對最需要這些店家的社區帶來嚴峻的挑戰,這使得全美約有1/4的社區成為「藥房沙漠」,而受衝擊最嚴重的群體可能是非裔、拉丁裔以及其他低收入戶社區。
傳統藥局的獲利模式改變
傳統上,藥局主要透過配藥賺錢。PBM公司的持續變大和合併,澈底改變了藥局的商業模式。
在美國,PBM公司是第三方管理者,為商業醫療保險計畫、雇主自辦保險計畫、聯邦醫療保險D部分計畫、聯邦雇員醫療福利計畫,和州政府雇員醫療福利計畫,負責管理處方藥的保險計畫。
2023年,美國前三大PBM公司處理了近80%的處方,同時他們還將業務轉向了他們青睞的藥局(包括他們自己擁有的藥局)和郵購服務。PBM公司的初衷是透過與藥廠談判藥品折扣,為患者和保險公司節省資金。
美國經濟自由計畫(American Economic Liberties Project)的研究員喬利(Ben Jolley)在報告中說,現在「PBM掌控著整個行業,無論是沃爾格林還是獨立藥局」。例如CVS擁有美國最大的PBM Caremark,而沃爾格林與美國第三大PBM公司Express Scripts合作。
該機構的資深編輯奧倫(Helaine Olen)在MSNBC上撰文表示,企業合併確實減輕了大型連鎖藥局的衝擊,但藥品價格上漲(通常由PBM推動)已促使客戶轉向低成本的郵購服務。與此同時,PBM將報銷率壓縮到許多獨立藥局經常在虧本的情況下配藥,聯邦貿易委員會也知道這一點。
藥局漸漸失去議價能力
希爾表示,十多年來,業內已經注意到PBM公司在不斷合併,最終使它們在處方藥市場上擁有更大的購買力,購買處方藥的一方和銷售處方藥的藥房之間存在權力差異。
PBM公司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營運,節省藥物支出資金,他們試圖在價格上兩頭擠壓:既跟品牌藥品製造商,又跟零售藥局討價還價。
希爾表示,這種做法已經持續了十年,CVS、來愛德和沃爾格林也同樣「被迫接受買方提供的價格…這導致了持續十多年的負定價時期」。
他補充,再加上「在如何支出、現金流、發展和建設方面犯下某些錯誤,就會陷入CVS、來愛德和沃爾格林所處的境地」。
此外,消費習慣改變也減少了藥房傳統上的其他收入來源:零食、非處方藥(如止咳藥)及個人衛生必需品(如洗髮水和衛生棉)的銷售。
以前消費者有醫師的處方簽時,他們可能同時在藥房購買其他保健和美容產品;現在越來越多的顧客從亞馬遜或其他通路買這些東西。
一些有保險、前來取處方藥的顧客順便買雜貨的模式,在過去是奏效的。現在,許多PBM公司要求患者用郵購來購買後續藥物或特殊處方藥,這意味著顧客根本不會因為買藥而去藥局,更不可能專門去藥局購物。
希爾說,美國大約有6萬家零售藥局,他估計未來可能留下3.5萬或4萬家,「我認為商店可能需要認真考慮他們的庫存中有哪些有利可圖,哪些是有意義的。」
三大藥局的未來計畫
沃爾格林告訴福斯,零售藥局業務是其未來業務戰略的核心,但監管和報銷壓力增加,正在影響他們支付房租、員工工資等成本的能力。
該公司表示,將竭盡全力提高分店業績,但當分店關閉時,它將「與社區利益相關者合作,盡量減少對客戶的影響」,並將大部分團隊成員重新部署到其他地點。
來愛德現已擺脫破產程序。該公司表示,聲請破產旨在「大幅減少公司的債務,提高財務靈活性,並使其能夠執行關鍵舉措」,重組將涉及分店布局優化。
CVS回覆福斯,他們「一直在戰略性的關閉分店,正如三年前宣布的那樣,而不是為了應對產業壓力」,雖然關閉了900家分店,但同時也開了100家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