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紀錄者 澎湖攝影家曾佛賜

澎湖內垵漁港。 (曾佛賜提供)
澎湖內垵漁港。 (曾佛賜提供)

【記者廖儷芬/澎湖報導】

甫獲得2024年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人物組亞軍的澎湖攝影家曾佛賜,從燈塔囡的童年回憶到成為「西嶼咱ㄟ厝」的社群版主,無不體現出他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澎湖攝影家曾佛賜的故事與影像。澎湖攝影家曾佛賜的故事與影像。(曾佛賜提供)

曾佛賜並非只是一位普通的攝影師,他更像是一位時光的紀錄者,透過鏡頭捕捉那轉瞬即逝的瞬間,並將其凝結成永恆的記憶。無論是西嶼的自然風光、廟會文化,還是他對於親情與生活的深刻體悟,這些都成為他攝影作品中無法抹去的印記。

曾佛賜的創作,以澎湖在地人文活動或四季變化為主。曾佛賜的創作,以澎湖在地人文活動或四季變化為主。(曾佛賜提供)

回鄉照顧母親的決定

曾佛賜在國中畢業後,便離開家鄉澎湖,前往台中求學和工作。然而,隨著母親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返回澎湖,專心照顧母親。「當時母親的病已經進展到中期,雖然當時的藥物不多,但我希望能夠在她身邊陪伴她,讓她生活得更舒適。」這個決定讓他在家鄉生活了十五年,也讓他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阿嬤做粿。阿嬤做粿。(曾佛賜提供)

經濟挑戰與工作堅持

曾佛賜回到澎湖後,面臨著經濟上的挑戰。「澎湖的工作機會很少,薪水也不高,養活自己勉強可以,但要養家真的很難。」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機場從事外包的工作,雖然工作穩定,但薪水並不足以讓生活無憂。因此,他利用閒暇時間開了一家電腦行,修電腦賺取額外的收入,同時也繼續從事自己的攝影愛好,記錄西嶼的日常生活。

曾佛賜回到澎湖後,面臨著經濟上的挑戰。曾佛賜回到澎湖後,面臨著經濟上的挑戰。(曾佛賜提供)

西嶼的歷史與傳統

對於故鄉西嶼,曾佛賜有著特別的感情。「西嶼一直以來都比較邊緣化,然而,當我離開澎湖後,再回來看,發現這裡真的很漂亮,尤其是西嶼和外垵。」他強調,西嶼在跨海大橋建成前,還保留著許多老澎湖的生活風貌,那些質樸的建築與生活方式,與馬公等地的商業化景點形成鮮明對比。

跨海大橋與老漁翁跨海大橋與老漁翁(曾佛賜提供)

曾佛賜也特別提到,西嶼的廟會文化與馬公的不同。「西嶼有自己的廟會傳統,這些都是屬於西嶼獨有的文化特色,讓我覺得這裡有太多值得記錄的東西。」這些文化的差異,讓他對西嶼充滿了敬意與好奇,並驅使他用相機持續捕捉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

西嶼元宵節平安橋。西嶼元宵節平安橋。(曾佛賜提供)

創立「西嶼咱ㄟ厝」粉絲專頁

曾佛賜在空閒時間開始整理自己的攝影作品,並想到了創立一個粉絲專頁來分享他的攝影作品與紀錄。「一開始推出的時候,大家都很有共鳴,覺得西嶼真的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進,「西嶼咱ㄟ厝」粉絲專頁的關注度也逐漸增加,專頁的影響力慢慢壯大了起來。」這個專頁不僅記錄了西嶼的風光,更是他對故鄉深厚感情的表達。

曾佛賜創立「西嶼咱的家」粉絲專頁,受到澎湖人青睞。曾佛賜創立「西嶼咱的家」粉絲專頁,受到澎湖人青睞。(曾佛賜提供)

外垵的變遷與反思

曾佛賜談到小時候外垵的樣貌,感慨地表示:「外垵以前還有沙灘,是一個海水浴場,漁港前面全是沙灘。但後來因為地方發展的需求,開始興建碼頭,陸續修建了防坡堤,直到現在,外垵的樣貌與五十年前完全不同。」他認為這樣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雖然人們懷念沙灘的美麗,但在當時的經濟需求下,漁業的發展成為首要考量,為當地帶來了穩定的生計。

外垵漁港的夜景。如今外垵漁港的夜景。(曾佛賜提供)

他強調時間對政策和社會變遷的影響。「五十年前,如果沒有漁港,外垵可能就沒有人留下來。雖然現在大家會說,當初留下沙灘會多好,但當時的時代背景是,需要漁業發展來養活當地的人。」曾佛賜覺得澎湖很多沙灘固然美麗,但漁業與經濟的需求才是推動發展的關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需求,不能以現在的標準去看當時的決策是否正確,而是應該放在那個時間線上去理解。」

曾佛賜強調時間對政策和社會變遷的影響。「五十年前,如果沒有漁港,外垵可能就沒有人留下來。」曾佛賜強調時間對政策和社會變遷的影響。「五十年前,如果沒有漁港,外垵可能就沒有人留下來。」(曾佛賜提供)

照顧家人與生活的取捨

在談到這些年的生活變化時,曾佛賜分享了照顧母親的經歷。他的父親因病離世,母親患有帕金森氏症,這讓他的生活節奏變得緊張。「媽媽現在全靠長照服務來照顧三餐,晚上我和媽媽睡在不同的房間,家裡空間有限,媽媽睡在病床上,而我睡房間裡。」曾佛賜提到,澎湖的就業機會並不多,他不得不兼職來維持生計。這樣的經濟壓力讓他不得不做出取捨,在家庭與個人興趣之間找到平衡。

小池角菜宅。圖為小池角菜宅,曾佛賜提到澎湖就業機會不多。(曾佛賜提供)

燈塔的童年記憶

曾佛賜的童年是在漁翁島燈塔中度過的,這讓他的成長經歷與眾不同。「從小我跟著爸爸上下班,早上走路去燈塔,晚上住在燈塔裡,隔天再走回來。」他回憶起這段時光時說:「我們這些孩子被稱為燈塔囡,每次從燈塔下來,都有人說,你們燈塔囡來了。」他提到,當時在燈塔裡的四季變換讓他對生活有了深刻的體會,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風吹得人幾乎站不穩。這些獨特的經歷成為他攝影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

香港城市大學來研究漁翁島燈塔,曾佛賜唯一一張跟父親的合照。香港城市大學來研究漁翁島燈塔,曾佛賜唯一一張跟父親的合照。(曾佛賜提供)

談到過去的生活,曾佛賜描述了那時的物資供應情況。「那時候,我媽媽得走路到外垵買菜,或者跟軍營的採買車買糧食。早年還有糧票、米票,偏遠地區會發放米票去米店換米,後來又改成現金補貼。」這些童年回憶讓他覺得十分特別,這些艱辛的生活經歷在現在回想起來,卻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澎湖人很重視年節拜拜儀式,祈求全家平安。曾佛賜提到小時候物資很缺乏,甚至曾依靠軍中糧票、米票。(曾佛賜提供)

捕捉瞬間的感動

攝影家曾佛賜在一次飛行中,用手機捕捉到了一位旅客的瞬間畫面,這張照片成為他對攝影敏銳觀察的具體呈現。他描述道:「那張照片只是飛機上的一個旅客,我看到他在看窗外的世界,這種感覺很溫馨,讓我很有感觸。」雖然這張照片並非使用專業單眼相機拍攝,而是用手機完成的,但曾佛賜強調,關鍵在於對工具的熟悉:「我用手機的長鏡頭拍下來的,因為我對自己的手機非常熟悉,所以能夠拍出我想要的效果。」

攝影家曾佛賜在一次飛行中,用手機捕捉到了一位旅客的瞬間畫面。攝影家曾佛賜在一次飛行中,用手機捕捉到了一位旅客的瞬間畫面。(曾佛賜提供)

談到如何用手機達成精美的攝影作品,曾佛賜認為熟悉器材至關重要:「你必須對手機很熟悉,這樣才能拍出你想要的東西。」在他看來,無論是專業相機還是手機,只要掌握使用技巧,便能達到出色的效果。對他來說,攝影是一種習慣和敏銳的觀察力,他擅長捕捉那些看似日常的小舉動,並從中體會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他對人情世故細膩觀察的結晶。

澎湖道士畫符。澎湖道士畫符,曾佛賜表示他用照片表達內心情感。(曾佛賜提供)

無法回頭的遺憾

攝影家曾佛賜談起了一個心中深刻的遺憾。他提到,雖然經常在外拍攝,但很少拍下家人,「其實你在外面拍了很多,但反而很少拍自己家人,這真的很遺憾。」曾佛賜深感遺憾地回憶道,當他父親過世時,他翻找相片才發現,自己拍的關於父母的照片極少,尤其是在父母健康的時候,「你以前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但真正發生了才發現,時間根本不夠。」

「我買了相機那麼久,卻很少拍我父母的照片,這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曾佛賜說。「我買了相機那麼久,卻很少拍我父母親,這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曾佛賜說。(曾佛賜提供)

曾佛賜分享了他父親生病的經歷,當初他對父親的病情並不太擔心,「蘭尾炎嘛,應該沒什麼大問題。」然而,父親的病情反覆,最後確診為腸肉症,開了三次刀也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我一直以為我爸能夠像以前一樣健健康康的回來,沒想到這次卻是永別。」

今年七月還在醫院過八十歲生日的曾爸爸。今年七月曾爸爸還在醫院過八十歲生日。(曾佛賜提供)

時光的紀錄者

曾佛賜深感家庭照的缺失,並分享了他對攝影的特殊看法。他從不自稱攝影師,而是喜歡稱自己為「時光的紀錄者」。「我去拍別人的婚禮時,會告訴他們,我是來紀錄你們快樂的時光,不管這些照片好不好看,它們都承載了當時的情感和回憶。」他強調,相片是一個瞬間的定格,而這些定格的瞬間,往往成為回憶中最珍貴的部分。

新船下水儀式,遵守古禮,祈求收穫滿滿。新船下水儀式,曾佛賜說:「定格的瞬間,往往成為回憶中最珍貴的部份。」(曾佛賜提供)

曾佛賜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建議大家不管照片拍得好不好看,都應該多拍一些家人的照片。「我買了相機那麼久,卻很少拍我父母的照片,這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如果有機會,大家真的要多拍家人。」他認為,這些照片不僅僅是影像,更是人生故事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失去時,這些記錄會成為一個無價的寶藏。

曾佛賜提到,雖然經常在外拍攝,但很少拍下家人。」曾佛賜提到,雖然經常在外拍攝,但很少拍下家人。」(曾佛賜提供)

攝影家曾佛賜的故事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透過鏡頭紀錄那些平凡卻重要的瞬間。相片或許只是一個瞬間的定格,但它卻承載了無限的回憶與情感,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見證者。

澎湖人很重視拜拜,相信善良就會得到神明的護佑。透過鏡頭紀錄那些平凡卻重要的瞬間。(曾佛賜提供)
延伸閱讀
民俗之美 躍然國際
2024年08月09日 | 3個月前
澎湖 那片遺落在人間的天堂!
2024年09月01日 | 2個月前
溫暖七夕 澎湖人的成長記憶
2024年08月10日 | 3個月前
探訪澎湖望安 傳說與現實的奇妙交織
2024年08月06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