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易菌」養出好菌大軍

飲食均衡,增膳食纖維,可增加體內好菌。( 123RF)
飲食均衡,增膳食纖維,可增加體內好菌。( 123RF)

文/記者賴玟茹

人體健康與腸道息息相關,當腸道菌相失衡或遭破壞,各種疾病接踵而來,尤其是難纏的「困難梭菌」感染。現今醫療可採取微菌治療,「以菌易菌」,在患者腸道植入健康者的微菌叢,改善腸道疾病與長期腹瀉效果顯著。不過也要提醒民眾,平常飲食要均衡,蔬果增膳食纖維,避免高油、高糖等西化飲食,讓腸內養出好菌,不會吃出一身病來。

一名19歲的女大學生,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兩年內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潰瘍加重,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學業。

後續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不僅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每日排便次數恢復正常,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腸道黏膜完全癒合,重拾青春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一般人的腸道有100兆個細菌共生,種類高達數千種,近年醫學研究發現,腸道微菌與人體器官密切運作,像是腦部等,微菌就跟細胞一樣,扮演促進健康的角色。

人體內的微菌叢就像是「隱形器官」,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劑及環境等因素,發炎性腸病在臺灣的盛行率上升6倍,其中包含「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

病患由於腸道黏膜長時間發炎破損,困難梭菌感染在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率,超過正常人的2.4倍及8.3倍。復發性困難梭菌感染,會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臨床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軟便、腹瀉、脫水、便血、發燒,甚至休克。

衛福部自2018年9月6日施行特管辦法後,開放使用微菌治療,就是將健康的腸道菌移植至病患腸道,「以菌易菌」改變腸道菌相,治療成功率近九成,三個月內復發率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

針對此類疾病,國外已將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FMT)列為標準首選治療。國外研究顯示,目前接受微菌治療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中,超過六成的臨床症狀都得到改善,並有助於控制腸道黏膜的炎症。

另外,微菌治療在提升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巴金森氏症、腸躁症、失眠、移植後排斥等,現代醫學難治性疾病上的潛力,也得到許多研究的支持。

李柏賢表示,微菌治療在現代醫學占有重要地位,並為未來的醫療發展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但他仍呼籲,民眾日常應均衡飲食,多補充水分,攝取膳食纖維,也要避免非必要性長期使用抗生素,才能讓腸內養好菌。◇

延伸閱讀
罕病釀禍 滴酒不沾也會醉
2024年07月03日 | 5個月前
小小美人指 秋葵營養大爆發!
2024年06月11日 | 6個月前
腸道好菌 幫助抵禦中共病毒
2024年03月04日 | 9個月前
【醫案】腸懸一寸心(下)
2022年12月04日 | 2年前
【醫案】腸懸一寸心(上)
2022年12月04日 | 2年前
什麼!中暑竟跟腸道健康有關!
2022年06月17日 | 2年前
運動「腸」保健康 2祕訣更有效
2022年06月2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