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易生病 內外除溼這樣做

薏苡仁與綠豆可體內除溼。(123RF)
薏苡仁與綠豆可體內除溼。(123RF)

文/翁鈺明(佑昌馬光中醫診所醫師)

編者按:很多民眾都聽中醫師提到過「溼氣」,卻多半對這個詞一知半解。溼氣重,人容易生病,本文教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太重?平日生活如何有效的內外除溼,做好「體內環保」。

以下七點帶您檢視自己身體的溼氣是否過重:
1. 舌苔「厚厚」,一層白色。(別在看中醫之前刷舌苔)
2. 大便黏黏卡馬桶。
3. 全身懶洋洋,提不起勁。
4. 四肢乏力。
5. 每到夏天、雨天容易有皮膚相關疾病。
6. 女性分泌物多。
7. 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患者,常見溼氣較重。

|四個NG情況加重體內溼氣|

身處臺灣,四面環海,水氣本來就豐沛(外溼),再加上下列NG情況,會增加體內的溼氣(內溼)。

1. 嗜吃冰品、冷飲
夏天吃冰喝增加腸胃負擔,0℃冰品進入37℃腸胃。身體需額外能量將冰升溫才能代謝。腸胃過度耗能,處理內溼能力下降就會反應出舌苔厚、大便黏等症狀。

2. 酷愛高糖飲食
大家有沒有吃甜點後,喉嚨卡卡的感覺,稍微清個喉嚨,可能會咳痰。痰也是溼的表現,只是較為濃稠罷了,吃過多的甜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內溼。

3. 血脂、血糖過高
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醣分高於正常值,過多的血脂、血糖會讓血液流速降低,血液不暢是溼黏的表現。

4. 室內過於潮溼
臺灣屬海島型國家,溼氣豐沛,每逢梅雨季,常常覺得皮膚黏黏的,提不起勁或是身體難以伸展,這時候皮膚開始有溼疹、蕁麻疹或是臉上容易長痘痘,女性容易有白帶或黃帶。

那是因為大氣中的溼氣容易引動身體的溼氣,使得渾身不適,所以室內必備除溼機,夏天、雨天時,身體才不至於壟罩在溼氣之中。

|體內除溼中醫四大法寶|

1. 食療湯品
♦ 薏苡仁綠豆湯:將大顆薏苡仁、綠豆煮成湯,切記不要加糖,才能有最好的療效。建議一週食用3~4次。

♦ 四神湯:採用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等四味中藥材,燉煮成四神湯。此四種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用以祛溼健脾。

2. 多運動

腸胃對應身體的肌肉,多運動強化肌肉可以增強腸胃的功能。

3. 記得吃早餐
早餐時間是大腸經、胃經與脾經循行的時間,定時攝取早餐,有助於保持三條經絡的健康,如果此時無進食,身體會覺得並
不需要這三條經絡,慢慢的它就不做事。

4. 加粗鹽泡腳
泡腳水中加粗鹽。腳掌有一個排毒穴位:「湧泉穴」,泡腳可以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由此穴排出,有利於排毒,再加上粗鹽的效果,可防止水液回流至腳掌,進而避免腳部浮腫。

湧泉穴。(馬光醫療網提供)湧泉穴。(馬光醫療網提供)

——摘編自《告別溼答答,內外除溼這樣做》,馬光醫療網提供。◇

延伸閱讀
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 聚焦中共威脅
2024年07月29日 | 4個月前
美日會談 聚焦「延伸威懾」
2024年07月29日 | 4個月前
川普:若當選 將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
2024年07月29日 | 4個月前
槍管、墮胎、宗教想法 全被TikTok看光
2024年07月28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