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獵風者數據上架 助準確預測強降雨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12日透露,預計2031年之前,發射10顆以上搭載標準模組的衛星。(記者宋碧龍/攝影)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12日透露,預計2031年之前,發射10顆以上搭載標準模組的衛星。(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於去年10月發射後運作順利,國家太空中心(TASA)12日表示,經過半年多的參數調校,產出的7千至8千筆風速產品已上架台灣科學資料處理中心(TACC),作為氣象觀測及預報的參考數據,增加強降雨預報的準確度。

國家太空中心說,擬規劃2031年之前,發射10顆以上搭載標準模組的衛星。

獵風者計畫主持人林辰宗說明,獵風者衛星的任務是透過蒐集導航衛星經海面反射的訊號,掌握海面粗糙度,並反演出海面風速資料。獵風者升空後,國家太空中心(TASA)開始進行參數校正,排除元件溫度造成的資料偏差,再與國內學界及中央氣象署合作,反演出海面風速,並經與大氣模式資料比對,驗證資料的正確性,觀測聚焦於印度洋、大西洋、西太平洋低緯度地區。

TASA說明,獵風者每天可蒐集3至4萬筆導航衛星經海面反射訊號,其中7000至8000筆可產出風速產品,作為氣象觀測及預報的參考數據,相關資料可彌補雷達在近地表區域的資料空缺,明確增加強降雨預報的準確度。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獵風者衛星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資料處理系統,是TASA結合國內學界及中央氣象署,依據福衛三號及七號資料處理經驗,自主發展的演算法、資料處理模組及使用者服務系統。

他進一步表示,更可當作台灣的外交工具,為沙漠地區提供重要研究數據。

吳宗信指出,由於在國際間以衛星GNSS-R觀測獲得海面風速的技術剛起步,未來除了高風速資料處理及應用的技術展開國際合作,也計畫在未來其他任務目標的衛星同時搭載GNSS-RO/R酬載。

談到下一步,他透露,預計在2031年之前,發射10顆以上搭載標準模組的衛星。

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指出,中央氣象署現階段將獵風者衛星的風速及浪高產品作為輔助監測資料,供預報人員參考,透過研究人員的努力,最終目標期能加入預報作業模式,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對民生以及防災有所貢獻。

2024年7月12日,氣象署長程家平表示,獵風者衛星是新世代觀測設施,對全球及區域氣象預報有很大幫助。2024年7月12日,氣象署長程家平表示,獵風者衛星是新世代觀測設施,對全球及區域氣象預報有很大幫助。(記者宋碧龍/攝影)
延伸閱讀
強烈冷氣團來襲 228短暫回暖後降雨
2024年02月25日 | 9個月前
颱風小犬增強 最快明發海警
2023年10月01日 | 1年前
氣象衛星「獵風者」10/5升空
2023年09月0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