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臺灣太空產業 2025產值達近3千億

總統蔡英文(左3)、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左2)、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左1)30日出席首屆臺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開幕式。(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總統蔡英文(左3)、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左2)、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左1)30日出席首屆臺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開幕式。(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記者戴德蔓/臺北報導】

首屆臺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30日開幕,總統蔡英文表示,10月臺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成功升空,證明臺灣不僅有半導體、精密製造的優勢,更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2025年相關產值預計達到新臺幣近3千億元。

在開幕式上,蔡英文致詞表示,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從2019年開始,10年投入251億元,現在要加碼超過400億元,投入低軌通訊衛星的研製、規劃國家發射場與人才培育。

蔡英文提到,2017年「福衛五號」衛星升空,見證臺灣有自主研發太空衛星的能力,2019年「福衛七號」6枚衛星升空,展現臺灣的太空科技,如今獵風者衛星的升空入軌,則是讓世界看見臺灣實現大型科研系統運作的能力。

她指出,臺灣在太空產業的發展上,預算、法制、基礎設施已逐步到位,產業的相關產值也超過2千億元;預計到2025年,會增加至少800億元,達到將近3千億元、相當於100億美元。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此次TASTI研討主題廣泛專精,以國際展會活動,將臺灣太空科學、技術和產業相關協會與組織連結在一起,打造一站式整合平臺,鏈結國內外太空產學研能量。

新光保全瞄準低軌道衛星布局,其業務本部經理賴志明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新保除了保全本業外,現在也發展移動保全,也就是透過衛星科技,延伸拓展GPS車隊管理和無人機使用,應對公共服務和災難;並提供車輛位置與軌跡即時監控、PND派遣導航、行車即時影像監控等管理。此外,系統還搭配USB介面通訊連接器,無縫轉接至災難指揮中心。

為促進臺灣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國家太空中心整合重要產官學研組織,於30日起舉辦一連五天的臺灣國際太空年會,包含來自超過1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與會,並舉辦產業論壇、國際研討會、產業展、學術論文展示。◇

延伸閱讀
總統:盼臺美發掘更多合作機會
2023年10月24日 | 1年前
總統喊話宮廟 一起防制假訊息
2023年10月22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