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衛星發射延期 總統宣布今下半年升空
獵風者衛星(TRITON)為臺灣第一顆自製的氣象衛星,原定今年首季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C型火箭發射升空,但日前火箭首次商業發射失敗,計畫確定延期。總統蔡英文6日出席太空中心揭牌典禮,宣布獵風者衛星擬於今年下半年升空。
蔡英文表示,國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為我國推動太空產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政府會透過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10年內投入新臺幣251億元,並與民間攜手打造太空產業國家隊。
蔡英文指出,近年從福衛五號到福衛七號,臺灣自主研製衛星的實力不斷提升,臺灣第一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去年已落腳屏東,而臺灣首顆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升空。
她進一步表示,這也代表臺灣在太空產業發展、設計與製造能力,都更上一層樓,也讓臺灣的廠商能取得更完整的「飛行履歷」,進而獲得國際的認可。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臺灣的太空產業雖然在這2、3年急起直追,但全世界太空產業真正進入商業範疇,也是近3、4年的事情,臺灣並未落後。他認為,臺灣擁有堅實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實力與相關技術,絕對能在國際上扮演關鍵角色。
「太空不僅為科技技術的研發,也是產業的未來」,吳政忠說,國科會將持續與數位部、經濟部、教育部等部會攜手合作,持續推動臺灣太空產業。
臺灣太空計畫緊鑼密鼓 火箭阿伯細數發展藍圖
擁有「火箭阿伯」之稱的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太空中心以建構基礎設施、鍛造自主太空技術為核心,持續發展獵風者衛星(臺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福爾摩沙衛星八號(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BG5低軌通訊衛星計畫(首度自製低軌通訊衛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首度自製微波遙測衛星)。
吳宗信說,福衛八號可以說是太空中心目前的主力計畫,從二號與法國合作、五號嘗試自製的經驗,目前八號的光學遙測,在600公里的低軌路徑上,解析度可達70公分,可以長期監控行車影像。
他說,福衛八號預計發射「6+2」8顆衛星,但光學衛星僅能在白天拍攝,配合臺灣首次嘗試自製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利用微波偵測即可突破氣候因素,解析度可達50至70公分,預計於2027、2028年升空。
在兩種衛星配合,對於臺灣國土安全及災防守護來說都有助益,也能配合農委會在林相、農業的協助。
至於BG5低軌通訊衛星,吳宗信表示,預定在2025、2026年發射「2+4」6顆衛星,目前規格可以說與國際上的衛星「平起平坐」,若順利發射,對於臺灣未來國家通訊韌性,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前2顆會與工研院資通所合作,後4顆則開放產業投入。
太空中心預計3年徵才300人
吳宗信指出,改制後的太空中心將新增「太空新創事業處」,以育成中心的概念,無論內部技術發展到一個可以商業化的程度,或是大學端或私人團體認為太空中心有好的軟硬體與專家,經透過國家資源移到新的BU(Business Unit),用比較商業化的方式找資金做技轉。
吳宗信坦言,發展太空產業需要各種領域的人才,不僅需要航太科系,例如系統工程、機械、土木、材料、電機、電子等專長。他笑稱太空中心的工作為「有限責任制」,生活品質相當正常。
此外,吳宗信說,針對南部研究機構的場址尚未確定,預計於今年啟動選址,後續將依照一定流程和規範,經過環評後才會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