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核電是工具非信仰 若全民不接受會服從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核電過去40年來運行良好,對台灣穩定供電有很大貢獻、成本也低。圖為核一廠。(中央社)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核電過去40年來運行良好,對台灣穩定供電有很大貢獻、成本也低。圖為核一廠。(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2日談及能源議題,指核能是一項工具,而不是要全力支持或打倒它的信仰,全民對能源需求與核電觀感是他最在意的地方,「如果人民感情上不接受,身在民主社會,他會服從大家決定」,但經過適當的知識與資訊傳播,讓人民有理解和轉變,他也願意服從這個方向。

童子賢12日出席工商協進會第26屆第3次會員大會,以「產業發展與世界局勢」為題發表演講。童子賢表示,早在兩年多前就知道核二、核三要除役,但核電過去40年來運行良好,對於台灣穩定供電有很大貢獻、成本也低,且核電廠的國際安全評比也一直名列前茅。

童子賢說,很惋惜一個運作良好的設施,現在重新投資需要花新台幣數千億元,停下來有點可惜。他說,以當時國際潮流都傾向核能可延續60、70年,先進國家也因此紛紛修改規定。

有關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將出任氣候委員會顧問,日前表態贊同童子賢建議使用核電的看法。對此,童子賢指出,雙方約3、4年沒有面對面討論事情,相信李遠哲是出於自由意志、發自肺腑,才會有這樣的發言。

同時,童子賢也澄清,針對電力議題都是他自己思考,並未有人引導方向,都是基於對產業觀察、民生用電需求及國家競爭力考量。他強調,很多人講他「擁核」並不恰當,核能只是工具、不是信仰,例如現代文明同意垃圾焚化爐是必要設施,同意存在不代表是擁護,如何管理、設計、安排好,為社會運作做出貢獻才是重點。

童子賢表示,全民對能源需求、核電觀感是他最在意的地方,「如果人民感情上不接受,身在民主社會,他會服從大家決定」。不過,經過適當的知識傳播、讓人民有理解和轉變,當然他也樂意服從這個方向。

至於綠能方面,童子賢認為,須要持續發展,但要有縝密規劃,思考是否對環境造成衝擊,就像離岸風電架設在潮間帶,牽涉海洋生物及珊瑚礁被破壞的風險,火力發電也會大量排碳,而台灣連續10幾年來第一大死亡原因是肺病和肺癌、值得深思,以及光電破壞地貌等,可謂「現代文明的原罪」。

童子賢也再次提及,台灣能源政策的黃金比例是三成核電、三成綠能、四成火力發電,主要是觀察到台灣夜間用電是尖峰的一半以上,風力發電不夠支應、夜間也沒有太陽能,因此核電除役後會燒更多的煤和天燃氣,但煤有高度污染、天燃氣價格較貴,都有影響。

外界認為能源設施處於地震帶,若發生一次核災台灣恐無法負荷。對此,童子賢指出,這永遠是機率問題,某些言論與看法,將能源設施處地震帶的問題看得很嚴重,依這樣的說法,地震當下政府建設、台積電晶圓廠可能都會塌掉,是否就不用投資或住人?各種學說見仁見智,歡迎合理討論。

看好下半年景氣 童子賢:準備迎秋收

展望台灣下半年景氣,童子賢表示,下半年看起來比上半年樂觀,過去一年半以來,整體產業景氣稍低迷,主因疫情期間準備好的產能、原物料、產品都塞車,產業花費一年以上時間逐漸消化,時序來到2024年下半年,庫存幾乎消化完畢,也將陸續有新需求浮現。

童子賢說,下半年是科技產品新發表季節,將刺激消費,按照春耕、夏耘、秋收的進程來看,「大家應該要回去好好鍛鍊體力,準備迎接秋收」。

延伸閱讀
李遠哲表態:等綠能足夠再談廢核
2024年07月10日 | 5個月前
經長:4年內汰換老舊電力設備
2024年07月08日 | 5個月前
美媒問重啟核電 郭智輝:暫時沒辦法
2024年06月24日 | 6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