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30年 專家:問題在外行領導內行

民眾黨團21日舉行「教改30年,台灣教育改革的問題與未來方向」公聽會。(民眾黨團提供)
民眾黨團21日舉行「教改30年,台灣教育改革的問題與未來方向」公聽會。(民眾黨團提供)

【記者常懷仁/台北報導】
民眾黨團21日舉行「教改30年,台灣教育改革的問題與未來方向」公聽會,與會者提到,108課綱讓學生更主動,但高中生的基礎能力有下降趨勢,且在產業生態變遷的情況下,人才培育要有更彈性機敏的機制,另外讓學生以委員身份審課綱是對學術、專業的不尊重,更指出,教育的問題在於外行領導內行、政治霸凌教育。

台大教務長王泓仁表示,108課綱講究素養教育、探索精神,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會問問題、會自己找問題的答案,對於未知事物也有強烈意願參與;但是,高中生的基礎能力有往下降的趨勢,很明顯的就是高中自然、理化的上課時數減少了,學測也只考固定必修。

王泓仁坦言,現在很多相關領域的老師擔心人才斷層越來越明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未來如何持續?這是他們擔心的問題;三十年前的制度可能就是把大家當做科研技術人才,用菁英教育的方式培養,現在課綱比較轉向是素養教育更適合大眾化的訓練,這有得有失。

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校長楊慶煜認為,在產業生態迅速變遷的情況下,人才培育應該要更有彈性機敏機制,系所學位學程之新設申請及教學條件適度鬆綁以應變未來、招生名額總量管制,應整併退場機制,而學習支持制度可以採彈性修業機制、鬆綁學習制度。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曾大千指出,因為學生權益高漲,課綱審議組織放入學生代表,讓人質疑,課綱是專業文件還是民主文件?有人說,因為課綱影響學生,學生必須參與,但若依此類推,法院審判犯人時,兩個陪席法官應該要有犯人代表,因為審判結果影響犯人。

所以,曾大千強調,讓學生參與課綱是對的,但讓學生以委員身份參與並審課綱,這是對學術、專業的不尊重,若真要讓學生參與課綱,應該把課綱草案用公開的方式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對課綱的實質內容提出書面建議,不然現在只有那些學生可以參與課綱。

清大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所長謝金青以「外行領導內行」描述教改問題,他說,三十年前,教改委員多數不是教育專業學者,最後怎麼可能會有結果?有位教育部長說,教改會如同太上皇壓著教育部做事,可想而知,為何教改後來很多後遺症問題叢生、問題無法解決。

謝金青提到第二個問題「政治霸凌教育」,他說明,他有位學弟在某縣市擔任小學校長,有兩次臨時接到縣政府通知,他要調到別的學校,學弟說,他沒有申請調動,縣政府官員說,因為縣長的人要到你的學校當校長。

謝金青指出,政治人物的任期是四年,他不了解教育是百年大業,他當第一任想的是如何連任,連任後想的是下一個位子在哪,所以這是台灣教改問題,大家談很多細節,他都同意,但上層問題不解決,怎麼會成功呢?

國教署前副署長王承先強調,對於偏鄉地區學校的發展,應該進行學校現況調查報告,確立準確指標,並辦理混齡教學、編班,解決生員問題,同時也須加強偏遠地區教學資源補助,透過多種途徑,改善教育上的差距。

師大教育系教授王力億認為,雙語教育必須要回歸學科重點,著重學生理解,以中文說明。英語方面要考量學生年級、年齡與環境。各個科目在各個教育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重點,若要老師同時教學科與英文,會影響學科老師專業,應避免學生學習跟英文雙輸的結果。

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提到,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樣態,需要有不同的教育內容。不同特質可以有不同的發展路徑,適性適材,不追求樣樣專精,雖非出類拔萃,卻可以與眾不同。生師比方面,應考量OECD國家降低生師比,較能符合趨勢。

延伸閱讀
本週審覆議案 2天48位立委質詢
2024年06月16日 | 6個月前
藍白提修財劃法 綠主張先開公聽會
2024年06月02日 | 6個月前
給新內閣的建議 白委:傾聽、溝通
2024年05月18日 | 7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