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呂國正 彩筆下的故鄉「澎湖」

作品:「菊島拾廢」,在新竹美展中獲獎。(呂國正提供)
作品:「菊島拾廢」,在新竹美展中獲獎。(呂國正提供)

【記者廖儷芬/新竹報導】

呂國正在新竹從事IC設計,11年前開始學習畫水彩畫。身為澎湖人,他對故鄉有深厚的感情,作品中有八成都描繪了澎湖的人物和風景。他回憶起畫畫的念頭,源自於想與女兒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但當時沒有照片可供參考,才開始自己繪畫。雖然最初畫得不太好,但他決心每月將作品在網路分享,這不僅是為了記錄,更是為了讓自己不怠惰,使自己的童年記憶更加生動和精彩。

澎湖民宿一角。澎湖民宿一角。(呂國正提供)

作品:「風櫃尾荷蘭城堡

呂國正:「我的作品裡面讓我很有成就感的,就是我在澎湖最多人知道的那張蛇頭山『風櫃尾荷蘭城堡』作品。那張畫有媒體報導過,是描繪荷蘭人在澎湖築的城堡,位於澎湖最南端,與西嶼隔著海峽相望。這城堡是荷蘭人在西元1622年代築的,位於澎湖的封櫃尾。當時築了兩年左右,城堡是用土堆起來的,邊長五十五公尺。後來明朝派人把荷蘭人趕走,他們才去台南築熱蘭遮城,所以這段歷史比台灣還早。」

作品:「風櫃尾荷蘭城堡」。作品:「風櫃尾荷蘭城堡」。(呂國正提供)

他說:「這段歷史很吸引我,所以去找史料、參考四百年前的海圖,將這個城堡用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台灣最早的歷史之一,但當地完全看不到任何遺跡,所以我把它畫出來,讓人們可以想像。畫展和報紙都有報導這幅畫,因為這是從來沒有人畫過的歷史場景。這幅畫引起了很多注意,縣政府也開始重視,甚至計畫重建這個城堡,最後雖然沒有實現,但他們在那裡設立了一些解說牌,讓人們更具體地了解這段歷史。這是我最為人知的一幅畫。」

「風櫃尾荷蘭城堡」解說牌。「風櫃尾荷蘭城堡」解說牌。(呂國正提供)

呂國正接著提到:「『菊島拾廢』這張在2020年新竹美展獲獎的作品,背景是在澎湖東邊的龍門。這裡有個故事,就是當地人在撿海廢,像漂流木和從大陸漂來的垃圾。村民組織人力撿海廢,成為一段佳話,既表現人定勝天,也努力還原龍門後灣沙灘的美景。」

2022年新竹美展得獎。2022年新竹美展得獎。(呂國正提供)

他說:「這種撿垃圾的題材沒人畫過,但我是澎湖人,覺得這故事很好。背景是龍門的海灘,垃圾其實沒那麼多,我故意加了些效果,然後我用六、七張照片拼出來的,每個人物動作都很生動,有人在撿東西,遠處也有人。這樣的畫面照片拍不到,但我腦中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創作題材,接下來會繼續畫。」

作品:菊島拾廢。作品:菊島拾廢。(呂國正提供)

畫畫對呂國正的意義

呂國正:我畫畫其實是一種休閒活動,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專職畫家,但這已經成為我非常重要的休閒活動。我沒有創作的壓力,也沒有參展的壓力,所以畫得很自由。

呂國正:完成的時候,會有一種使命感。呂國正:完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呂國正提供)

我每個月大概畫八、九張,每週兩、三張,我有發起一個活動叫「每個月所畫的約定」,在臉書上已經PO了四、五年,月底把這個月的畫作剪輯成照片集錦分享出來,影響了不少朋友。畫久了,畫畫已經跟生活連在一起了,週末有空就會想畫些什麼,這讓生活更有意思。

呂國正發起一個活動叫「每個月所畫的約定」。呂國正發起一個活動叫「每個月所畫的約定」。(呂國正提供)

澎湖-呂國正的故鄉

我十張畫有八張是畫澎湖,因為那是我的故鄉。澎湖被海洋隔著,風土民情和食物都與台灣本島有些不同,我們那年代沒有大學,高中畢業就準備離開,所以大部分澎湖人對故鄉的感情特別深、特別濃。

石滬和牛是澎湖可見到的景象。石滬和牛是澎湖可見到的景象。(呂國正提供)

澎湖讓我有畫畫的動力,因為我對故鄉有深厚的感情。這讓我能夠持續創作,11年間我畫了大約幾百張畫,其中大部分是澎湖的題材。題材非常廣,從船、縣花、仙人掌到紅瓦厝,題材多得很。

澎湖燈塔在呂國正畫筆下,更顯美麗吸睛。澎湖燈塔在呂國正畫筆下,更顯美麗吸睛。(呂國正提供)

如果你對一個地方有感情,不斷地去想念它,或者在畫畫過程中懷念它的情感,你會發現這些題材永遠都畫不完。有人問我怎麼可能畫八成都是澎湖的題材,但只要有感情和熱情,真的可以做到。

澎湖台華輪。澎湖台華輪。(呂國正提供)

畫畫的快樂

呂國正:「我現在畫畫就是為了自己高興,所以畫的畫都不是很大張。我希望能夠很快得到反饋,比如說我兩小時畫一張A4大小的畫,這樣會覺得很開心,因為只花兩小時就畫完了,題材也可以一直變換。」

呂國正八成作品取材故鄉澎湖。呂國正八成作品取材故鄉澎湖。(呂國正提供)

「想到題目的時候也很有趣,有時候你不知道要畫什麼,但當你想到並完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而且反饋很快。但是參加比賽就不一樣了,準備一張畫要花很久的時間,這些東西對我來講不一樣。」

澎湖讓呂國正有畫畫的動力,因為對故鄉有深厚的情感。澎湖讓呂國正有畫畫的動力,因為對故鄉有深厚的情感。(呂國正提供)

理工男看AI對畫畫生態的影響

呂國正:「我很早就嘗試AI,因為我是電腦IC設計師,所以了解這個技術。我還曾經用AI幫澎湖的作家設計過書的封面。很清楚我是畫不過AI的,沒有人能畫過AI。」

澎湖仙人掌。澎湖仙人掌。(呂國正提供)

呂國正說:「但是對於真正畫畫的人來說,畫畫的快感和反饋是很直接的。你從一張白紙開始構圖,上色,無論是寫實還是帶點寫意的風格,這個過程充滿了樂趣和成就感。這種心靈的感覺是AI無法給你的。」

觀音亭附近海景。觀音亭附近海景。(呂國正提供)

畫畫的過程中,你不斷練習,成功率會越來越高。從最初畫得很糟,到最後能夠在兩、三小時內完成一個作品,並且分享到網路上,這種快樂是AI給不了的。

至於觀賞者,如果你只是想看漂亮的畫,AI的畫作確實很好。但是,很多人想看的是有生命歷程和脈絡的作品。比如說,一個人畫了一輩子的澎湖,收藏者知道這背後的故事,會對這幅畫有不同的感受。

澎湖靠海,發展出來的鄉村街景。澎湖靠海,發展出來的鄉村街景。(呂國正提供)

呂國正:「AI的畫雖然很漂亮,但沒有那種接地氣的感動。畫家的作品帶有他的熱情和努力,這是AI無法替代的。畫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創作本身,而不是簡單地在電腦上打幾個字生成一張圖。」

總結來說,對於真正熱愛畫畫的人,創作的過程和其中的快感,是AI無法取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依然熱愛畫畫,而不是依賴AI。

延伸閱讀
餵養一代漁村人的丁香魚
2024年05月25日 | 1個月前
消防員2殉職 消防署長:強化裝備
2024年05月28日 | 29天前
竹市高樓暗夜起火 兩勇消殉職
2024年05月27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