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局勢加劇 歐中貿易戰是否已開打
近幾個月來,歐盟與中共的貿易紛爭暗潮洶湧。分析認為,繼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升級後,歐中也可能發生全面貿易戰。
歐盟目前已對至少包括電動車、無縫鋼鐵管、複合木地板、食品添加劑賴氨酸和香蘭素等13項中國進口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調查其是否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或者接受中共不公平補貼。
另歐洲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披露,中國商務部已致函歐盟,針對近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恐引貿易戰表達不滿並要求調整,否則將打擊歐方的航空與農產作為報復。
電動車為歐中重要貿易戰場
美國、中國、歐洲是全球三大汽車市場。美國5月將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阻擋其進入美國。目前美國市場購買的中國電動車數量不多,但歐洲則相反,為中國電動車最大出口市場。在華府嚴厲措施下,中國電動車幾乎無法出口到美國,歐洲車廠可能面臨更劇烈的競爭。
歐盟認為,北京向電動車產業過去10年所注入的巨額國家補貼,導致產能過剩;並強調,北京應促進其國內消費需求,而非向全球傾銷過剩產品。
電動車是複雜的產品,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將涉及供應鏈上游,包括中共對電池製造、汽車設計或鋼材的補貼。
歐加徵關稅 中電動車出口將鋭減25%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去年秋天啟動反傾銷調查。據中央社引述美國之音報導,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5月31日公布研究顯示,如果歐盟最終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20%的關稅,估計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數量會銳減25%。
而依照2023年歐盟從中國進口50萬輛電動車的數據推算,意味著歐盟加徵關稅後,中國對歐盟電動車出口將減少12.5萬輛,價值將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00億元)。
報告指出,中國進口車的減少,大致上將由歐盟自己電動車產量的增加來填補,但這有可能導致終端消費者用戶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
基爾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辛茲(Julian Hinz)說,對消費者而言,這可能導致電動車價格飆升,因為歐盟自己的電動車由於能源和材料價格、特別是明顯高出許多的勞工成本而導致生產成本遠高於中國。
歐盟執委會原本預計在6月5日前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暫時性關稅。但據德媒報導,為避免影響6月6日至9日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推遲到選舉後再決定。
歐盟擬保護歐洲車廠
歐盟去年對中國有近3千億歐元貿易逆差,希望縮小這個差距。數據還顯示,歐盟近1,400萬個人直接或間接受僱於汽車業,占歐盟就業人口的6.1%,中國電動車廉價傾銷,對該產業鏈造成直接威脅。
過去三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激增851%,大部分都運往歐洲販售。根據花旗銀行數據,去年歐盟占中國電動車出口36%,超過接下來五個最大市場總和。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估計,近年來歐洲的中國電動車進口量快速增長,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增加一倍多,每年超過43萬輛。
而中國的歐洲電動車進口量卻微不足道,歐盟擔心其市場將被中國車淹沒,導致歐洲汽車產業覆滅。
目前歐盟對進口車徵收10%關稅,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估計,須將稅率提高到50%,才能實現公平競爭。他們補充說,對於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來說,關稅可能必須更高才能生效。
此外,歐洲正運用各種經濟武器,以應對中國馬口鐵、風力發電機、醫療器材、安檢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電動車電池的競爭。
中共啟動報復
中共5月已對從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進口聚甲醛共聚物進行調查。聚甲醛共聚物是用於電話、汽車零組件和醫療設備的工程塑料。
中共還將目光投向德國豪華車。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北京可能對排氣量2.5公升以上的進口車課徵25%關稅,將損害車商的利益。但德國經濟研究所馬特斯(Jürgen Matthes)認為,汽車出口占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在下降,不會造成重大影響,北京威脅對豪華車款徵收關稅,只會稍微影響出口額。
分析:歐中已進行低級別貿易戰
儘管歐盟不提貿易戰,只願意用「去風險化」來描述歐盟與中共的貿易衝突。榮鼎集團分析師克拉茨(Agatha Kratz)認為,歐盟和中共國已在進行低級別的貿易戰。她表示:「歐盟使用所有工具,保護經濟和就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影響。就貿易互動而言,正進入非常緊張的時期。」
今年4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也警告,歐洲和中共可能引發全面貿易戰。他形容歐中貿易現狀為「慢動作火車事故」。他說,「火車事故尚未發生,但如果我們繼續沿著今天的行進方向前行,可以預見,火車事故將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