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署多元文化宣導 學童手作月亮風箏面具

講師歐彩萍介紹馬來西亞與臺灣代表性的國民飲料。(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 提供)
講師歐彩萍介紹馬來西亞與臺灣代表性的國民飲料。(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 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為了增進國小學童對多元文化的認識,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29日至桃園市中壢區元生國小舉辦「玩轉傳藝-馬來西亞文化宣導暨體驗活動」,特邀請來自馬來西亞新住民歐彩萍女士,介紹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帶領學生將馬來西亞特色月亮風箏與臺灣客家花布結合製作成月亮風箏面具,並在歡唱月亮風箏民謠歌聲中,度過難忘的快樂時光。

講師歐彩萍教導同學手作月亮風箏面具。講師歐彩萍教導同學手作月亮風箏面具。(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 提供)

歐彩萍介紹馬來西亞以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三大民族為主,因此在馬來西亞可看到椰漿飯、印度甩餅、肉骨茶與拉茶等各族群獨特的飲食文化。此外,在介紹馬來西亞與臺灣不同文化中,特別提到國民飲料部分,在臺灣是享譽全球的珍珠奶茶,在馬來西亞則是從小喝到大的美祿,但有別於一般美祿,馬來西亞美祿口感較為濃郁,很多長年在國外工作或讀書的馬來西亞人每次出國前都會帶上,以一解思鄉之情。

同學們頭戴月亮風箏面具一同合照。同學們頭戴月亮風箏面具一同合照。(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桃園市服務站 提供)

活動安排手作月亮風箏面具,歐彩萍指出,來自吉蘭丹州的月亮風箏是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風箏之一,也有「最美麗的風箏」之美稱,之所以叫月亮風箏,是因為風箏的尾巴像月牙形狀一樣。此外,傳說馬來西亞人放風箏是為了向稻神致意,到現在每逢水稻收割季節結束後,為了慶祝豐收的收穫,農民們會聚集一起放風箏。活動現場學生發揮巧思,將風箏搭配臺灣客家花布,製作出多元融合的月亮風箏面具,增進學生們的國際視野及對不同文化瞭解與包容。

桃園市服務站黃英貴主任表示,透過舉辦馬來西亞文化宣導暨體驗活動,增進學生對馬來西亞文化的認識,並體驗手作月亮風箏面具,感受多元文化融合之美,培養「尊重多元、欣賞差異」的觀念。另外,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呼籲新住民及外籍移工朋友們,不要從豬瘟疫區攜帶、郵寄及購買含有肉類製品來臺,避免誤觸法網。◇

延伸閱讀
ICERD審查結果出爐 共提48點建議
2024年04月26日 | 6個月前
取消